王红琼在车间里查看产品质量。
朱福顺将产品打入旅游景点。
返乡创业者热议《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四川省近日出台首个专门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在创业门槛、税费优惠、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创业园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对此,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有何看法?8月11日,记者专程采访了两位返乡创业的代表人物。
农民工代表·王红琼
创业项目:创办以留守妇女为主的制衣厂声音:高额贷款不易得,企业档次难提升
王红琼是金堂县竹篙镇有名的返乡创业者,如今拥有5家制衣工厂。
今年7月,作为金堂县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代表,王红琼应邀参加了省上举行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在省领导的面前做了发言。提及此事,王红琼脸上满是喜悦:“没想到,7月参会发言,8月省上就出台了扶持政策,政府办事效率真快!”
王红琼说,在联席会上,她详细讲述了自己创业以来的经验教训,以及需要帮助的事项,并提出:“希望扶持政策不要‘撒胡椒面\’,要落到真正干事创业的农民工身上,明确创业主体,精准帮扶。”她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参会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的重视,被写进了《意见》中。
《意见》发布后,王红琼反复看了几遍,在欣喜之余也有顾虑。“贷款力度比以前大了很多,但‘跳起摸高\’万一‘摸不到\’咋办?”王红琼告诉记者,以她的制衣厂为例,事实上并不需要200万元的高额度贷款,每年能有三四十万元即可,但在具体的申报环节有很多门槛,比如,社保中的养老保险必须满足缴费率占用工总数30%左右的门槛,但这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
她说,目前金堂这边的农民绝大多数已购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企业为了申报补贴,又不得不再给他们购买一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两者重叠,既加重了农民自我缴费负担,又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另外,农民工流动性很大,打零工、做散工情况突出,且目前大多在家门口就业,“上午上班,下午务农”情况非常普遍,不符合企业8小时用工制,福利、社保也只能相应缩减。
“正因如此,这几年我基本只能多方申报三五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比如妇女创业贷款、邮储贷款等。看着高额贷款拿不到,企业规模、档次难上台阶,始终在小微企业范围内打转转。”王红琼说。
农民企业家代表·朱福顺
项目:创办“公司+农户”生态土鸡家庭农场声音:拓展电商平台,破解资金瓶颈
“这两天,我仔细看了好几遍《意见》,里面点子多,创新多,对我们创业帮助不小。”在谈到对《意见》的看法时,著名的“遛鸡哥”朱福顺如是说。
这位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万兴乡的农民企业家,是成都创客圈里有名的点子王。如今,朱福顺立足原有的“遛鸡哥家庭农场”和600亩养殖基地,深度挖掘互联网观光体验农业项目潜力,并在龙泉驿当地旅游景点增开销售门店。多渠道的销售方式,让他的土鸡产业年产值达到近600万元。
从《意见》当中的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返乡创业,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再到具体的降门槛、减税收、财政支持等环节,朱福顺和记者聊了很多。而他最渴盼的是——“希望这些好政策能尽快落到实处!”
朱福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今年3月,全省禽蛋行情价格走低,正是抄底买入、扩大规模的好时机。但由于缺乏资金,他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问题也就来了,银行认为土地是流转他人的,厂房是农业设施建筑物,不适合抵押贷款。”朱福顺说,经多方努力,银行才同意办理。然后又经过了填表、报批、审核一系列程序,等7月份拿到贷款时,禽蛋价格已涨起来了。
“真的是‘钱来了,项目死了\’。失去了中间的差价期,高价再买入,已经没有意义。”朱福顺告诉记者,农业创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风险大、周期长,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再想弥补,根本没有机会。
对于四川省其他还在创业路上的农民企业家来说,类似这样“钱来了,项目死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该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呢?结合《意见》,朱福顺进行了一些尝试。
“《意见》提到,要通过发展电商平台,鼓励农民企业家发展线上‘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这就是我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朱福顺介绍,目前他正与成都智协家长俱乐部一起合作,通过互联网让患有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孩子走进“遛鸡哥家庭农场”,大家一起体验农事农趣,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下一步,朱福顺还准备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品种,拓宽销售渠道,拓展 “农产品+社区”“农产品+超市”等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资金不足带来的创业瓶颈。同时,有政策护航,我更敢也更想放手去干。”朱福顺说。
新闻推荐
近日,金堂全面启动“双创”小镇建设,力争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起步区建设并投入使用。“双创”小镇选址金堂县淮口镇科玛小镇,有着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以及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的...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