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老师教孩子们设计奥运会奖牌。
金堂留守儿童迎来洋老师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学棒球、玩拼图、唱英文歌、下国际象棋……7月22日,12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20余名志愿者与来自金堂县官仓镇、三溪镇等乡镇的120名小学生和留守儿童,通过中央民族大学开展的ACC—fieldstudy农村支教夏令营,组成了一个特殊大家庭。
好洋盘跟洋老师一起耍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美国的白老师。”上午9点刚过,在夏令营的3班,同学们都睁大眼睛看着讲台上身材高、头发黄、眼睛蓝的白老师,“下面我教你们学习国际象棋。”
“他普通话比我说得都好。”来自金堂县官仓镇叶家店村的林敏小声地嘀咕道。也许幼时父母离异,母亲重组家庭后又长期外出打工,使得林敏比其他小学生更多了一份自我保护意识,习惯独坐在教室的角落边。为此,白老师挨着林敏坐下来,向她讲解国际象棋的玩法,交朋友式的方式让小林敏很快和白老师开心地玩了起来。
上午10点半,白老师和同学们在操场里玩起了网球抛接游戏,“你们两人一组,互相抛,但不能被我抢到球。被我抓到就算输,要接受惩罚。”白老师故意游走在孩子们的队列之间,冷不防地转身试图拦截被孩子们抛在空中的网球,也成功过几次。一旦被白老师拦截住,惩罚就是——一个大大的熊抱。
这不,白老师又一次拦截成功,用力地抱住了来自三溪镇幸福村的留守儿童易正结。被白老师抱住的易正结笑得很开心。与他对口联系的志愿者何友秘站在一旁告诉记者:“小易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基本没见他有过什么笑容。今天这么开心地大笑,我还是第一次见。”
学知识面对生活积极乐观
“温老师讲的英文课好有趣,我喜欢上他的课。”来自官仓镇叶家店村4组的卿梓川外向活泼,但学习成绩不好,尤其是对英语兴趣不高。与其对口联系的志愿者周杰告诉记者:“他已经5年级了,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完整。”现在有了来自美国的留学生温致远的帮助,卿梓川很快爱上了英语学习。
“大家看‘nose’,鼻子。”一边指着背板上的英文单词,一边用手摸着自己的大鼻子,温老师用“发音+肢体”的方式,教会孩子们认识英文,“以后大家看到这个单词,就可以摸摸鼻子,然后大声地念‘nose’。”
“今后,我一看到这个单词,我就想起温老师的大鼻子了。”卿梓川告诉记者,还把单词默写了一遍。一旁的温老师笑着说:“Good(好)。”卿梓川立即又说,“这个单词我也会写了。”
“留学生们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开心、积极、向上,是他们这几天主要传递给孩子们的。”夏令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洋老师们还教孩子们设计属于自己的奥运会奖牌、音乐转圈接龙等。
在中国支教两年多的温致远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留守儿童一起过暑假。金堂县团县委书记蒲天乐告诉记者,今年暑假,金堂已对接落实7所高校及公益社会组织,还将在三溪、五凤、福兴等12个乡镇陆续开展暑期农村支教、暑期“三下乡”、公益读书等关爱留守儿童(学生)的活动。
新闻推荐
甘孜州炉霍县鲜水河旁的虾拉沱村藏寨已经成为有名的旅游村寨,当地将旅游作为脱贫增收的重点。本报记者何海洋摄大山深处普格县特补乡红岩村村民彝家新寨新生活。本报记者吴传明摄亮家底找问题寻出...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