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加速创新构建符合农民工特点的创业孵化体系,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
本报讯 (郑燕梅 潘芃杉 记者王成栋 熊筱伟)6月25日,锦洲成衣厂创办者王红琼数了数,最近至少有两家“邻居”关门了。锦洲成衣厂所在的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回乡创业园最近有点“冷”,今年以来还没有诞生一家农民工返乡创办的新企业。
竹篙镇回乡创业园不是孤例。记者致电除甘孜、阿坝、凉山之外的18个市州相关部门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共建有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17个,目前大部分处于入驻率低、空置率高的状态。宜宾、泸州、自贡、乐山和成都的8家创业(孵化)园入驻农民工创业企业均未达到设计容量的20%。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的竹篙镇回乡创业园,入驻企业数量从最初的42家减少至38家。泸州、乐山两地将农民工创业园与(青年)大学生创业园进行了整合,全省成立最早的自贡市大安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则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寻找转型之路。
国务院日前出台意见,提出五方面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将之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园支持政策。四川作为劳务转移输出大省,农民工创业潜力巨大。但近年四川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未有明显增长,2013年、2014年全省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数分别为5.8万人、4.5万人。日前召开的全省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的“归雁经济”。
对于四川省部分农民工创业园“遇冷”,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鸣鸣认为,不应简单地把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区当成一般工业园区来建设,而要根据当地产业实际和农民工创业个性化特点,加速构建一整套更有针对性的创业孵化体系,帮助农民工创业企业成长壮大。
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哪些新机遇?如何建立完善包括返乡创业园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农民工创业孵化体系?如何创新支持政策措施,激发四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动能?本报今日起陆续推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系列报道,与各方共同探寻答案。
(相关报道见09版)
新闻推荐
提升金堂县县城及沱江沿线乡镇的防洪能力本报讯(记者冉倩婷)9月22日,沱江干流成都段综合治理工程在成都市金堂县开工。记者在现场获悉,该工程由成都市、金堂县两级财政共同投入约6.3亿元,计划用三年时...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