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泽君 文/图
不用除草剂和化肥、农药,种出来的高成本蔬菜,到底有没有市场?3年前,决心尝试“生态农业”的郫县农民高清蓉,心里还打鼓。
如今,她得到了肯定答案——4月22日,高清蓉通过快递,将刚采摘的土豆、卷心菜等蔬菜分送到成都市区的40户居民家中。
像这样“农民回归传统农耕,将优质农产品直接卖给城市居民”的“城乡对接”,有个专业名词叫做“社区支持农业”。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社区支持农业”在发展初期,还面临信任危机、监管主体缺失等问题。
获得信任有点难:
从“怀疑”中出发
刚开始做生态农业时,高清蓉常面临质疑:比起使用化肥、农药的生产方式,她的做法成本高得多。
“特别是人工成本。”她举纯人工除草为例,一年算下来,相当于没日没夜在地里干上整两个月,“但收成却会减少。”
化肥农药省时省力,为啥不用?高清蓉说,一位乡亲在玉米地里喷洒农药被“毒晕”的事触动了她。“农药、化肥对土地伤害太大,种的人长期接触,对身体有损害,买的人吃了对身体也不好。”
与高清蓉不同,金堂县福兴镇牛角村的“80后”大学毕业生唐亮辞去工作回乡务农的决定,则带着几分野心:“我小时候爸妈觉得种地不赚钱,都出去打工。如果种的菜好收益高,是不是能吸引农民留在村里?”
唐亮的愿望,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好不容易供他读了大学,不在大城市立足安家,跑回来种地,还喊我们不用农药化肥。”唐亮的母亲一度认为儿子是“读书读傻了”。
怀疑,横亘在农户与农户之间,更在消费者与农户之间。
成都中海国际社区居民葛鹏霞,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在参观过高清蓉的菜园后,她决心为孩子订一份“安心菜”。可8元钱一斤的蔬菜送到了家门口,她的公公却跳了起来:“那么贵!你又没有天天蹲在她家菜园子,怎么确定她完全没用农药化肥?超市里搞了有机认证的都不可靠,凭啥信一个农民?”家里一度为此争议不断。
类似的猜疑并不少。郫县安龙村农户王成的菜地,就曾被“客户们”轮番调查,是否真的没使用化肥、农药……
请到菜地来体验:
在“改变”中磨合
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看来,出现“信任危机”再正常不过。“社区支持农业,本身就和单纯的商品交易不同,其中还包含了双方友好关系的建立,这层关系未建成之前,就是农户与消费者的磨合期。”
如何更好地磨合?
在高清蓉那里订菜,有一个奇怪的“门槛”:必须先到菜地里溜达一圈,了解她做的生态农业。“到菜地看看,彼此有个初步了解。”为此她还曾被丢过白眼:农民还这么傲娇?
实际上,“门槛”带来的好处不少:对菜地有了基本了解,目前的40户居民,已成为高清蓉的稳定客源。
此外,高清蓉还干了些“不相干”的事。去年,她腾出些地打造了“留河净生态百草园”,园子里种满各种各样的香草植物,还修建了旱厕、净水池塘等循环农业设备。
原来,在与客户的接触中,高清蓉发现,不少客户都希望孩子能更多亲近自然,了解农耕,“有了院子,方便邀请大家到村里来搞亲子活动,体验农耕。”
通过各类活动频频接触,信任来得顺理成章。葛鹏霞来参加活动时,力邀公公参与,让他跟孩子一起拔萝卜、玩泥巴,老人的心态有了转变,“有时候还会主动问我,好久再去村里看看。”
不过,在高清蓉和唐亮看来,信任的根本基石还是“有良心”、“肯付出”,优质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信任答卷”——“淘米水很浓,都舍不得倒掉”、“蔬菜卖相虽然不好,但味道却很好”……类似的“好评”越多,彼此的信任度才会越高。
投入产出算笔账:
用“适度”寻求双赢
消费者花比市场价高一倍的钱来购买生态农业产品,值吗?付出这么多劳动,农户又从中赚到钱了吗?
葛鹏霞和高清蓉都算过账。
“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星期大约要5斤蔬菜,8元一斤,一个月160元。”葛鹏霞说,看似偏贵,但定了菜后全家人都不喜欢到外头吃饭了,反而省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安全、健康,这是钱不能衡量的。”
不仅如此,因蔬菜结缘,葛鹏霞还和不少妈妈在亲子活动中成了朋友,大家和村里的村民也有了交往,更重要的是,孩子得以亲近自然,“女儿平时挺内向的,但在地里跑、参加农活,我会发现另外一个活泼勇敢的她。”
相比之下,农户的账就没那么好算了。
去年,高清蓉的6亩地一共为她创造了12万元的收益,可光快递费就花掉了2万元,“三个工人一年的工钱是6万多,租地花费1.6万元,再刨去其他的种植成本,剩余的不多了。”
能否再扩大规模?“做生态农业,不能规模太大,否则必然带来监管问题。”郭晓鸣认为,目前生态农业缺乏监管主体,种植过程全靠“道德约束”,如果规模急剧扩大,监管不力,反而会出现更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高清蓉决定“止步”于6亩地。“一个人最多能管2亩地,再多,就没精力了。”她把“盈利点”放到了亲子活动上。“每次活动都能收入2000元左右,一年下来,能赚2万多元!”
唐亮则把20亩左右视为“基本的理想盈利点”,而扩大规模则通过“带动”来实现。去年,他搞了一场“家庭总动员”,给自己的亲戚讲解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效益,吸引了伯父、舅父等参与到其中,全家种植面积达到30亩。
唐亮希望,在牛角村,能形成一个“生态社区”。
新闻推荐
鏖战6月成都土地市场36宗地块,累计出让面积1676.89亩,最终成交30宗,总成交面积1434.79亩。这就是6月成都土地市场的战绩:环比上涨125.08%,同比上涨87.94%。总体来看,6月土地市场亮点颇多,拿地的多为品牌...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