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金堂新闻 > 正文

“法治书记”进村 带来新变化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5-03-17 00:28   https://www.yybnet.net/

覃伟东(左一)正向村民讲解《物权法》。

以前邻里发生纠纷,谁嗓门大谁有理;现在大家都讲法律讲道理

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四川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选派了6800余名机关干部到村级担任“第一书记”。他们沉下身子走进基层,既要抓党建村务,也要抓产业转型致富……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本报将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成都市金堂县三星镇星月村,是一个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人口只有1711人的山区小村落。由于靠山近水地处山坳,当地村民戏称自己是 “住在四匹梁子、三条沟的山里人”。

2014年6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安排,结合金堂县实际情况,在政法系统机关单位里工作了五六年,金堂县检察院助理检察员覃伟东来到该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

上任伊始遇到拆迁安置

要说担任星月村的“第一书记”,尤其是从机关单位下到基层田间地头,不适应、找不到工作门路,是覃伟东的第一感觉。而更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刚来的时候,由于村‘两委\’没有办公地点,只能租用村民的养殖场,和鸡、鸭一起办公。当时又是夏天,那个味儿,别提了。”3月11日,在新建不久的村“两委”办公楼里,覃伟东苦笑着告诉记者。

事实上,为了让覃伟东等一批挂职“第一书记”,对农村基层工作有心理准备,当地组织部门特意安排他们观看了描写“第一书记”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

但艺术与生活,可是两回事儿。比如:上任伊始就遇到拆迁安置。“去年我刚来,就遇上涉及到130多村民的修路拆迁工作。”覃伟东直言,自己并没有想到一到村里,就要开展如此具体细致的工作,“但基层情况就是这样,来了,就必须上手,等不得也拖不得!”

为了尽快妥善处理好拆迁工作,覃伟东开始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星月村12个村民小组。可一趟走下来,他发现,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不少村民为了谋发展,将土地以“口头承诺”的形式转租给外来户搞发展,“尤其是六组,属于修路拆迁红线区以内,一边是必须拆迁,一边是大量土地被口头转租给外来户,各方利益纠缠不清,情况变得很复杂。”覃伟东说。怎么办?村干部在思考着,覃伟东也琢磨着。

推行“以法治村”见实效

思前想后,覃伟东决定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通过法律手段来做村民的工作。

带着各种法律书籍,覃伟东首先叩开了六组 “钉子户”吴毅(化名)家的大门,用法律条款说服他:第一,“口头承诺”在法律上就不具备约束力;第二,如果双方擅自改变了土地用途,比如在耕地上修房子,严重者,将会罚款,甚至行政拘留7到15天……一番据理力争,吴毅自知理亏,很快便在拆迁同意书上签了字。

同时,为了彻底杜绝村民习惯于“口头承诺”的做法,覃伟东还专门组织村民学习《物权法》、《耕地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现如今,吴毅已经明白正规的土地转租的程序应该是:个人提出申请——村“两委”备案——下发书面合同文本——递 交 县 国 土 局 审核——批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事情也好办多了。村里的530亩油橄榄基地立项,村民主动配合;8.6公里通村公路,大家齐上阵……时至今日,一年过去了,覃伟东推行的财务一律公示,邻里纠纷司法调解等“以法治村”的做法,赢得了村民、村干部的广泛赞许。

“小覃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对治理村情村务,讲法律,依法理的做法,的确很有用,也让我们这些村干部找到了‘照章办事\’的法律依据。”负责村里治安的姚启平说。一旁的四组村民,65岁的老党员宴世福也笑着告诉记者:“以前邻里纠纷,谁人多、嗓门大,谁有理。现在,大家都讲法律、说道理,生活很和谐。”

村民点评

星月村四组村民宴世福:覃伟东心里有老百姓,做事有条理、有依据,更愿意跟农民走在一起,让我这个老党员心里很暖和。

星月村七组村民萧连德:覃书记带领我们增收致富,经常和我们一起爬山涉水,光是这一份能吃苦的精神,就值得更多村干部学习。

星月村十二组村民姚启平:覃书记在为人处理方面,从来不打折扣,凡是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倚,大家都服气。

记者点赞

农村基层工作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法治村”的做法既能找准思路,又能为今后工作开展铺平道路。而且从机关单位“空降”下来的“第一书记”不能只抓经济发展,还应该注重对农民法制意识、精神面貌的建设,才能让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真心为他点个赞。

新闻推荐

小李爱折腾 秸秆变为宝

李小松(右二)在登记农民送来的秸秆。李小松检查刚烘制成形的有机木炭。□本报记者刘鑫文/图秸秆焚烧,被认为是导致雾霾出现的根源之一。有专家提出了“秸秆变砖”、“秸秆变柴油”等想法,可要么市场...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法治书记”进村 带来新变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