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金堂新闻 > 正文

成都:温暖的民生答卷是执政的不懈追求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2-04 11:11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市2014年为民办实事十大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推进报告(一)

民生连着民心。

2014年,是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成都市坚持以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为载体,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努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其中,由省委、省政府部署的19件民生实事,成为成都的“民生重点”:免除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学费、新增改造养老床位、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民生实事,围绕民生事业发展变化情况,更加贴近群众需求,也更好地为群众解决最急最盼的现实问题。

时至年末,成都又收获了一张温暖的民生答卷: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4年十大民生工程174个具体项目按照预定目标全面完成。参加民生工程监督检查的市民代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总体满意度达97.5%,比2013年提高0.5%。

这张温暖的答卷正在全域成都徐徐展开——

张超顺利地拿到了1万元的创业补贴,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段开迅所在的村子,修起了村组公路,路带来了“富”,去年他赚了3万多元,比起前一年翻了1倍还多;蒲江县六年级的学生龚郁琳吃上了营养又美味的午餐……

分享每一个民生故事之余,我们一同寻找成都2014年的“民生关键词”——

民生投入,再创新高。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障民生投入是关键。虽然面临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事实,但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优先,全年财政共投入资金475亿元,达到年度预算的135%,再创历史新高。

民生范围,开拓新领域。

2014年,成都市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为主要载体,进一步开拓民生改善新领域,通过实施交通先行、教育助学、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生态环境等十大民生工程,成都共制定了174个具体项目,较上一年增加了11个,既立足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助学等基础民生领域,又结合发展新形势,新增了开行社区巴士、粮食产后服务等项目。

民生成效,幸福指数日益攀升。

去年,“2014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出炉,成都位居榜首,这已是成都连续3年上榜。

“上榜”源自坚持:去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成都依然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宽领域、多层次、高标准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成都相信,通过以民生工程为载体,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度,始终是执政的追求所在。而不懈推进民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让这座城市朝着实现“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目标不断迈进的坚实基础。

□黄泽君未署名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教育篇

【完成情况】

投入约6.06亿元,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做到了“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全市共新增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74所,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比例达123%,全市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75%。

2014年在校残疾学生539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4162人,圆满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应进全进”的目标任务。

【民生实事盘点】

2014年投入资金1.3亿元,使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8个远郊县,21.7万名远郊县(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营养餐,完成比例达103%。

对6.17万名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人每年平均1500元的标准发放了生活补助,资助金额达到8963.72万元。

【孩子的笑脸】

又到了午饭时间,蒲江县西来九年制学校六一班的学生龚郁琳对午餐充满期待,午餐是胡萝卜烧排骨和芹菜炒牛肉,龚郁琳吃了满满一大碗饭,还喝了白菜海带汤。“这学期午饭特别香,每天我都很盼望这顿饭!”龚郁琳笑着说。

有这样感受的孩子,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感受有源可溯——2014年9月,蒲江县营养改善计划一改往日的“蛋奶模式”,进入食堂供餐模式,将“三元钱”加进孩子的午餐,让孩子们真正吃得好,增强体质。

相较于蛋奶模式,食堂供餐模式更为复杂,然而,成都从去年起就开始在2个区县进行试点。“复杂不可怕,如何让‘三元钱\’发挥最大的效果,让孩子们吃得香吃得好,才是关键。”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怎么做?营养改善计划,重在营养二字。以蒲江为例,在学校设营养师,将食物搭配的原理运用到营养餐中。“什么菜品之间搭配最好,通过何种烹饪方式能将食物的营养价值体现出来,是门学问。”蒲江县教育局局长雷雨介绍,孩子们的午餐食谱都要进行审核。

此外,还建立了家长监餐制度,让家长为午餐打分提建议。“每天都有2名学生家长来食堂陪着孩子们一起吃饭,如果发现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及时提出意见,我们就立即整改。”蒲江县西来九年制学校校长说。

营养之后,孩子们的体质得到改善了吗?虽然还没有太多硬性的数字指标,但不少转变已经悄然显现:龚郁琳觉得这学期跑步起来更有劲儿了,带班老师觉得孩子们长得挺快,体育课上再没有学生晕倒了……

也正因如此,营养餐这项民生工程屡次获得市民代表的好评,在蒲江,去年的营养餐项目,就在民生工程的得分中名列前茅。

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正感受着营养餐带来的福利——2014年,成都远郊8个区县全部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其中,6个区县均已进入食堂供餐模式,预计今年春季,8个郊县将全部采用食堂供餐模式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让孩子们在校的这顿饭,吃得营养又美味!

民政篇

【完成情况】

2014年全市共救助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1827人,发放助学金544.169万元,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完成14个县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创建任务,实现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服务全覆盖,儿童福利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二圈层区县6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投入运营,三圈层县(市)7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已启动。

【民生实事盘点】

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及时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全年解决年度用地计划指标219.9亩。安排资金11000万元,对建设床位给予一次性补助。

全年筹建养老服务床位9300张,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构建多元化养老体系】

进入“数九天”,成都的天气愈发冷起来。穿过乡村公路,来到金堂县官仓镇红旗、双新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儿,却洋溢着一派暖洋洋的气氛——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的喝着热茶聊着天,有的搓着麻将,还有的在图书室里看着书。

对于85岁的老人林祖信来说,这样的生活他一辈子也未曾想过。“不孤单了,在这儿交到了好朋友,我每天都来看书,高兴得很!”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来中心享受免费理发1次、洗衣服4次、打麻将6次等服务。80岁以上的不限次数。”金堂县官仓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张泽万说,老人们的笑容多了,邻里之间更和谐了,老人们为中心竖起了大拇指。

走进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人们居住的房间整洁明亮,房间内均配置有床、桌椅、沙发、电视、空调、冰箱等基本生活设施。楼内除有专门的医疗卫生所外,还为老人们配备音乐室、图书室、电脑室、健身房等娱乐休闲设置,在福利院,每天都会组织老人们参加舞蹈、太极剑、手工等多种活动。

近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5.4亿元,陆续实施了农村标准化敬老院、县级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市属福利机构改扩建等建设项目,新增养老机构131个、床位24050张,实现了城乡“三无”对象“愿进全进,应保尽保”。

不仅如此,成都还将优化床位功能结构,坚持分层分类推进,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人及低收入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养老服务。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重点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鼓励发展医养型、护理型、宁养型等突出床位功能的社会化养老机构,适应不同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

以构建“9073”养老格局为目标,成都正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综合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

成都有一个愿景: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而精彩,真正实现让每一位老人都能“颐养天年”。

交通篇

【完成情况】

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线网,新开社区巴士线路45条,开行定制公交15条,新增公交车1000台。

地铁2号线东延线开通试运营。

投入资金2.33亿元,建设公路安全护栏里程914公里。

【民生实事盘点】

新改建农村村组道路1500公里,完成投资10.5亿元,进一步提升了全市农村公路的标准和质量,优化了农村路网结构,助推了新型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出行条件。

【一条路带来的改变】

现在在金堂县赵家镇平水桥村三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眼里是满满的期望。这期望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变化:平水桥村的主干道,在去年初修通,这条平整蜿蜒的沥青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美丽新村路。

这路,可不仅仅是让村里风貌美丽了一些,这路,正改变着平水桥村村民们的命运。

村支书段开迅难忘过去的日子:过去连接村落的泥泞小道,遇到下雨天,从村里到镇上开会的村干部,都得备着两双鞋,其中一双是雨靴,用来走村子里的泥巴路。乡亲们赶场,得走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集市,村里土地肥沃,种出的果实、庄稼长势喜人,然而却因为交通不便,送不出去,烂在地里,想收购农产品的商人们,也被这路阻碍着进来的脚步。

然而,这样的日子,在去年终于结束了,平水桥村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村里的路通了,我们欢喜得敲锣打鼓,不少客商都来村里收购水果和蔬菜,咱们的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了!”段开迅脸上难掩喜悦。

卖得出去,不算啥,平水桥村的转变令人震惊:去年全国菌博会就在这儿召开,全国各地的菌学专家、企业家和致富带头人来到平水桥村,这样的事儿在平水桥村的发展史上还是头一遭。

如今,平水桥村有了自己的产业规划,通过积极发展羊肚菌产业、黑山羊养殖业以及种植葡萄、猕猴桃、有机蔬菜等,引领平水桥村致富奔小康!乡村公路带来的利好,已经看得见——2014年,平水桥村村民的年收入保守估计将达到13000元以上,这数字,在前年,还仅仅是6000元。

村民萧志德就是其中之一。“我家种着蔬菜,我自己还在为大户打工,每个月还发工资,去年我们全家收入有3万元,从来没这么多!”萧志德说,现在进出方便了,要去镇上,骑车10多分钟就到了,来来往往的客商也多,村子富裕又热闹!

要想富,先修路,成都市将“交通先行”摆在发展战略的首位。随着该市统筹城乡村组道路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偏远乡村的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改善,也将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群众增收。

房管篇

【完成情况】

2014年全市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7196套,基本建成和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1082套和23288套。

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112个,改造面积101.3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17471户,完成5800户。

已竣工12.6万套,其中廉租住房2.8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6万套、限价商品住房1.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6.7万套。

【民生实事盘点】

发放租赁补贴6969户,其中新增1512户,面向农民工分配公租房源1700套,截至目前,已完成定向农民工分配目标任务,入住4900人。

【我有了一个家】

“房租每个月400来块钱,比自己租房子便宜好几百块,给家里减轻了很多负担!”住在新居,来自仁寿的农民工涂慧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新居,她说,跟她一起来打工的老乡,在外头自己租房子,要花1000多元,而且还面临被房东赶出门的问题。

涂慧所租的是一套60平方米两室两厅的房子,一家三口住在这儿,大小很合适。屋子里干净整洁,配有空调、电灯等必需品,用涂慧的话说,实现了“拎包入住”。“住在这儿,租金不高,离公司也近,公司还有班车接送,非常方便。”涂慧说,自己的工资每月才2000余元,如果在外租房子,就要花掉工资的一半,住在这里,稳定又实惠。

跟涂慧一样,来自简阳的李旭对自己租住的套一也挺满意。“房间条件比以前的职工宿舍好了很多,有空调有热水器,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住起很安逸!”

涂慧和李旭的“家”,就是锦成龙苑,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三环,紧邻龙潭工业园,这也是成都市面向农民工提供的公共租赁房。

“工业园内有大量的农民工,在这里建保障房,能切实为他们服务。”成都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成都已有4900余名农民工住进了公共租赁房。

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和各郊县(市)区均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准入办法,准入条件打破户籍限制,将购买社保、在中心城区具有较为稳定工作、收入和住房条件符合住房保障标准的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

截至目前,成都已完成定向农民工分配目标任务,入住4900人。此外,成都还鼓励将富余的廉租住房转化为公共租赁住房,为农民工筹集更多房源。并结合郊县(市)区实际情况,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集体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为转移成产业工人的农民工在工作地就近创造适居环境。

目前,金堂、龙泉驿两地已先行在当地工业园区建设了公租房,满足了产业工人的住房保障需求。

新闻推荐

从“打工潮”到创业潮

“全国打工第一镇”转型之路□本报记者冉倩婷文/图3月16日,晴,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的气温骤然升高近20度,仿佛为即将开始的春耕做准备。“说起来,我已经快三十年没种过地了。”像平日一样在制衣厂车间...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大学生村官助春耕2015-03-27 10:50
猜你喜欢:
评论:(成都:温暖的民生答卷是执政的不懈追求)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