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崇州:民生水利建设显成效
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安全、灾后重建,这是邛崃市水利工作的重点。
邛崃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去年当地建成卧龙水厂等,新增供水规模达3万吨/日,初步形成了全域覆盖的供水保障体系,解决了26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此外,全市以3个10万亩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集成打造“成新蒲示范线”和“灾后重建示范线”。
除此之外,该市还将水生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去年,全市对“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实施“五湖三湿地”等8个水系生态治理项目。同时,重点治理辖区内11条臭黑水沟。
与邛崃一样,、崇州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水利设施为基础,将桤木河湿地建成为城乡居民观光旅游的去处。去年,崇州市完成农田水利项目共计11个,工程投资1.92亿元,整治渠道169.14公里,改善灌面2.41万亩。
彭州、蒲江:探索治水新思路
2014年,彭州市水务工作坚持“全域水务、全域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农田灌溉用水保障水平和水环境质量。
去年,当地通过“7·9”水毁修复项目、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等,共实施16处引水枢纽,修复干、支渠7.02公里。新建和整治农、毛渠180.62公里。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在水生态修复方面,当地完成城市规划区内5、6、7号支渠和人民渠的清扫保洁;实施8条黑臭河渠的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对通济、军乐等12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实现“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的目标。
在蒲江,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以提高抗灾减灾为目标,在全县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同时结合小农水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建设,规划7000亩高效节水滴管和2500亩管道灌溉项目。
金堂、大邑: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在金堂,当地计划投资4.96亿元的东风水库扩建项目枢纽工程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后可解决11.62万亩农田灌溉;计划投资1.34亿元的红旗水库引水工程已获得省发展改革委立项及省水利厅的初设批复,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金堂县城及周边城镇饮用水问题。
在小农水建设方面,目前,全县已建成管道灌溉面积3660亩,新建机井4座、蓄水池214口、泵站1座,整治山平塘78座、石河堰1座、防洪排涝工程1处,新建整治渠道26千米。
设计灌溉5.4万亩农田的永济堰位于大邑县安仁镇。在“7·9”特大洪灾中拦水坝被损毁。灾情发生后,大邑县水务局将永济堰拦水坝修复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立项。去年2月动工,5月底完工,沿线6万余人口再次受益
青白江:小农水解决丘区抗旱
青白江区清泉镇西平村位于冈之上,当地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吃饭靠天,村民吴加福说,由于地形的限制,村里的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靠小水窖等解决。
此前,农业部门建议村民种植大头菜,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收入还算不错,但一旦天气干旱,大头菜就成了“小头菜。”“我们的大型水利工程已经接近完备,但是真正实现抗旱耐旱,还是要靠小农水和‘五小\’水利。”青白江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山丘易旱地区抗旱能力,青白江区通过连续3个水利年度实施“成都市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
去年,青白江区在清泉、福洪、人和等7个山丘区乡镇整治和新建蓄水池570口,新建整治塘堰425处。去年6月,西平村的65口蓄水池、4口山平塘修整完毕。在此基础上,西平村种植大头菜较工程实施前亩产提高600-800公斤,亩均增收约300元,全村大头菜产值达3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四年来,成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报记者张守帅冉倩婷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四年间,一场改变乡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变革,正悄无声息地在成都推进。变革的主角:政府、村...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