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金堂新闻 > 正文

一“退”一“保”撑起成都生态建设一片蓝天

来源:四川日报 2014-12-29 11:27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市天保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超百万亩,投入配套资金上亿元;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7.89%,比2000年提高了7.64个百分点……细摸成都的生态“家底”,这组数据异常醒目。这是成都市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交出的“成绩单”,用数据佐证了成都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天保工程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两者的有机结合,撑起了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片蓝天。而在收获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这项惠及人人、奠基长远的生态工程还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使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业种植等系列助农增收举措得到了有力彰显,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周伟 文/图

深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激活生态经济一盘活棋

“极大提高坡地土壤的渗透性能和水土保持能力,这是我市退耕还林带来的最为显著的生态效益之一。在2014年度的监测报告中可以看到,退耕还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状指标优于各自相邻地段的对照农耕地,表明退耕还生态林和经济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能,从而提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据成都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退耕还林主要造林树种,成都市开展了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结果显示,调查样地郁闭度及物种丰富度、退耕地的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渗透系数、土壤有机质全P全K含量、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监测指标明显改善,并大幅高于对照农耕地,植被向森林群落正向演替,生物多样性增加,林地涵养水源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有显著改善。经监测数据统计,成都全市退耕还林工程保持土壤价值量约为0.7亿元(包括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

此外,水杉林地、巨桉林地和桃树林地所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仅为各自对照农耕地的30.8%、41.1%和64.6%,土壤侵蚀量仅为各自对照农耕地的21.1%、31.4%和44.6%,显示出林地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退耕还林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能,提高土壤中>0.25毫米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从而增进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的抗蚀和抗冲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时间的进程,退耕还林地土壤肥力状况还可以不断提高。

不仅是天蓝水绿、鸟鸣山幽的生态景象,退耕还林更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近年来,退耕林农靠林吃林、致富增收,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绿色实惠”。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农户家庭平均林业产业收入为3569元,其中,林(副)产品收入为3231元,比2009年增长了2.13倍。林(副)产品收入的提高源于林产品产出的增长。在调查监测村中,退耕还林工程中所栽植的慈竹、厚朴、核桃均有林木、药材或林果产出的增加,桃树和梨树等经济林水果树更是由于进行了合理经营管理,产量有所提高,经济价值也相应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金堂县淮口镇光荣村在退耕还林下发展中药材,崇州市部分农户在林下种植森林蔬菜等,都相应地增加了林地产出和产值。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成都市还积极建设市级配套建设项目。2014年度,该市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584000只、林下种植森林蔬菜和中药材272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8800亩、笋用竹基地7050亩、病虫害防治33000亩、特色经果林3300亩、皇菊种植50亩、茶林混交30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建设任务,并开展市级检查验收。

从成都市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监测数据结果可以看出,成都市退耕农户收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后农户把眼光放到了林果,发展森林旅游业以及外出务工等方面,继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加速了农村人口向非农方向的转化。

调查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国家补贴按时发放率为100%,这充分体现了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96.53%的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持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态度,他们表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得他们有更多时间在外务工,从而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已经习惯了这种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天保二期工程持续推进成都生态“屏障”越扎越牢

2011年,天然林资源保护2期工程正式启动。不知不觉,成都已经走过了天保工程2期实施的4个年头,每座山、每片林,都在悄然改变。伴随着成都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而来的,还有生态效益更为完善、林区民生保障政策更为完善、林业产业加快发展。绿了山林、富了林农,这是成都实施天保2期工程的生动写照。如今成都还在继续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奋力续写绿色新篇章。

在生态效益上,早在2011年天保2期工程起始之年,成都已经全面规划建设任务:在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基础上,除了对273.36万亩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实施森林管护,在无林地、低效林地实施公益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48.0万亩,还要对101.69万亩集体公益林实施生态效益补偿。目前,全市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管护体系,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管护。森林面积的增加是最直观的说明,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由 2000年的 30.0%提高到现在的37.64%,增长了7.64个百分点。而到2020年,成都市还将力争再新增森林面积5.9万亩、森林蓄积36.6万立方米、碳汇5338.8万吨。成都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脚步仍然在不断迈进。

据了解,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和减缓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为成都的农业生产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安全保障。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治理,植被得到了增加和恢复,生态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生态保障能力。通过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出具的成效监测报告显示,调查样地的植被向森林群落过渡,且林分密集度逐年提升。此外,工程所带来的水土保持效果非常明显,林地涵养水源保持能力提高,而且土壤肥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十分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在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给氧气等方面的综合生态价值,经折算综合贡献值每年达亿元。”相关负责人说。

在经济效益上,全市林业产业建设步入新阶段——助农增收提升林农积极性。“关注资源保护,更关注民生经济。让无偿的森林生态效益变得‘有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连为一体,而成都在探索建立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上一直走在前列。”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成都市政府就出台了《成都市集体公益林(地)生态保护资金筹集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对集体公益林予以生态保护补助,补助标准为30元/亩,保护资金的管护面积总共102万多亩,每年发放保护资金3000多万元。政策在天保2期工程实施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但是,仅仅对林农进行补偿还远远不够。靠林吃林,致富增收,让林农享受经济实惠,也是天保工程2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连续3年的天保2期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中,成都紧密结合林业经济产业建设,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项目。农民从中受益很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各工程区(市)县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种植结构,以林下经济为突破,提升林地综合效益。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行林竹纸、林草畜、林药、林茶、林桑等治理模式,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说起天保工程带来的蓝天绿水、鸟鸣山幽,不得不提成都生态旅游由此找到新的增长点。以24个森林公园、11个湿地公园、4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基地及野放中心、村镇绿化为载体,着力打造大熊猫、森林、湿地、乡村等4大旅游品牌。如今,成都森林公园面积已达137余万亩,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年产值达2亿余元。如今,成都的“农家乐”和“林家乐”就达到2464家,年接待游客2400余万人次,产值10亿元以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林农转移就业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按成效监测报告显示,外出务工收入和发展森林旅游业收入增加了67.39%,这足以说明全市生态旅游蓬勃发展,让当地林农获得了实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在成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新闻推荐

成都首个水域旅游夜航航线建成

本报讯(记者冉倩婷)3月3日,记者从金堂县交通运输局获悉,旨在将金堂丰沛的水资源变为水优势的“金堂县城水域航线通航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的县城水域1号旅游航线目前已建成,成为成都市首个具备...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一“退”一“保”撑起成都生态建设一片蓝天)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