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在考察农资店。
金堂县检验监测站检验员正在做检测。
金堂县蔬菜标准化基地。
农产品上市须有“出生证”
典型样本的典型做法
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县农业部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21个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221个村都配备了1名协管员。
全过程的监测体系:建立了1个县级农产品质监站,21个乡镇农残快检室,36个村级检测室,为45家大型生产企业配备快检设备。
全流程的追溯体系:2012年投资300万元建起农产品及生猪质量追溯系统,全县有212家农资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该系统。□本报记者 刘佳
又是年底,元旦、春节“双节”将至,这是一年中农产品购销量最大,消费最为旺盛的时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上月中旬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作为四川省整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金堂县是此次会议中唯一进行了交流发言的县级代表。近日,记者来到该县走访时发现,作为一个“典型样本”,该县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生产管控以及产品追溯方面都有不少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提高“门槛”
12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金堂县赵家镇平水桥村的佳荣家庭农场,只见农场苗圃里的冬莴笋已经长成,绿盈盈的甚是可人;不远处的果园内,黄澄澄的脐橙已挂满枝头,待人采摘;农场一角是一个小型养殖场,里面不时传来几声猪叫。
“我现在一共种了90亩左右的水果,50亩的蔬菜,还养了400多头猪。”农场主张家银告诉记者,农场成立于2013年11月,并严格依照农业标准种植:在种植品种选择上挑选抗病率高,产量稳定的蔬菜、水果品种;在日常田管方面,更多运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控手段。
“这样做,主要是确保能够生产出更加健康、安全的农产品。”张家银告诉记者,按照金堂县的要求,他们种植的水果蔬菜在上市前,都要经过乡镇的农产品服务站的抽检,合格之后方能上市。
“我们平均每月至少要进行60次抽样检验,包括送检产品和实地抽样。”金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赵家镇服务站农技师易大恺,展示了该服务站今年的农药残留抽样检验记录。记者在其中找到了今年6月2日,佳荣家庭农场的检验记录。“茄子3亩,抽样3千克,黄瓜4亩,抽样3千克,豇豆1亩,抽样3千克。”根据该记录,易大恺又为记者找来了与之对应的检验单,上面显示,在此次抽检中,佳荣家庭农场的茄子、黄瓜、豇豆的农残含量都低于国家限定标准。“这个结果显示,该农场此次抽检的蔬菜农残含量都在合格范围以内,其中黄瓜为有机种植,所以农残含量为0。”易大恺说。
“现在尤其强调,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所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我们首先就是构建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和全过程监测体系。”金堂县农发局副局长史德君介绍说,作为四川省丘区的农业生产大县,金堂是国家蔬菜生产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成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县,常年蔬菜生产面积50万亩,产量110万吨,生猪98万头、肉类产量7.1万吨。“金堂造”农产品直接影响成都市民的“菜篮子”质量水平。
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该县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准出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一方面构建了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县农业部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21个乡镇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并配备了3名监管人员,221个村都配备了1名协管员,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助,从而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监管全覆盖。另一方面,则是构建了全过程的监测体系,建立了1个县级农产品质监站,21个乡镇农残快检室,36个村级检测室,还要求45家大型生产企业 (农民专合社)配备了快检设备。监测产品种类涵盖了果蔬茶、肉蛋奶以及部分的粮油产品,监测范围覆盖主要种养基地。
“我们对合格的农产品,将开具统一编号的 《产地准出证明》,这就相当于农产品要有‘出生证\’才能上市。另外,我们还对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检测,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严禁入市销售。”史德君说通过严格准出准入,2014年该县县级监测样品7250个,乡镇监测样品14520个,合格率均达到100%。
强化管控
“细抠”生产环节确保安全
“当然,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单单设定准出准入‘门槛\’是远远不够的,进行全方位的生产管控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史德君说。
12月10日,在金堂县官仓果蔬专合社的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里,一颗颗嫩绿卷心菜犹如宝石一般镶嵌在黑色的土壤上,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叶片上的晨露晶莹剔透泛着光晕……
“这些包菜我们采用了有机种植模式,采摘后,合作社会进行自检,相关部门也会抽检,抽检合格后将会送到成都家乐福超市。”该合作社理事长陈晓辉告诉记者,官仓镇是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合作社在生产流程中,采用了统一供种供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服务的“六统一”生产模式,通过推广应用生物杀虫防治技术,安装使用黄板、性诱剂、频振杀虫灯等,大大减少农药使用。
“我们对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要进行管控,并推崇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史德君说,目前金堂县全域禁止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并在生产过程中引导农产品生产者注重控肥、控药,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为此,我们还建成了农资配送中心7家,农资放心店111家。”
12月10日,记者来到了金堂县农资放心店之一,成都市广丰农资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胡文告诉记者,作为农资经销商,他们店里的各类农资共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四个大类,近200个品种;而按照县农发局的要求,他们在农资品牌的选择有所倾向。
“既要保证低毒高效,又要尽量避免隐形成分,所以我们一般都是从国外公司,以及国内大型上市公司、集团公司进货。”胡文解释说,一般这类公司的农资产品绝对不会添加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化学成分,产品质量有保障,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保障。所以他们公司会将引进的农资先行试验示范,并通过开会培训等方式推销给零售商,再通过乡镇一级做技术宣传,让老百姓了解产品特性和使用方法。
据了解,通过全过程生产管控,而今金堂县的绿色防控占耕地面积达79%、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占65%。
完善追溯
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前世今生”
12月11日,第二届成都农博会在成都新世纪会展中心开幕,在会场里的金堂县展位上,一个名为“田岭涧”的品牌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我们金堂县的农产品公共品牌,整合了金堂食用菌、脐橙、五彩花生等多个金堂特色名优农产品,所有的农产品都能追溯。”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记者随机在展位上拿起了一盒脐橙,找到了上面的防伪追溯标签,登录“金堂县农产品及生猪质量追溯系统”,将这个编码输入,几秒钟后整个脐橙的生产记录便显示在了电脑屏幕上:产品批次:2014年12月5日,种植基地:金堂县金溪水果专业合作社……
“标签上的数字相当于农产品的‘身份证\’,记录了该产品在上市前的所有信息。”据该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该编码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整盒脐橙来自于哪里,用过哪些肥料、农药等投入品,也方便了监管部门及时溯源。
“我们县在2012年投资300万元,建起了这个农产品及生猪质量追溯系统,目前全县已有212家农资经营企业、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系统。”据史德君介绍,入驻了系统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将定期登录系统,将养殖、播种、施肥、灌溉、农药化肥饲料使用情况等种植、养殖信息详细地记录在系统中。值得一提的是,生猪质量追溯系统带有的天网系统,通过该系统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可以了解畜禽养殖的实时情况,对不规范的环节和违规操作能够及时纠正,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登录系统了解到购买的农产品的“前世今生”。
而除了网络化管理,金堂县也要求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于生产信息必须进行书面记录。至今在官仓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内,仍然存放着近两年来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档案。
据介绍,目前金堂县的主要农产品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其产品成功进入了驻县高校、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超市、机关食堂的餐桌。
记者手记
突破重点环节推广先进经验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内容。按照四川省今年的计划,要完善提升1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创建,并抓好21个县的高标准创建,启动24个县的创建。具体工作应当如何开展,重点环节如何突破值得深思。
而金堂县近年来从加强机构体系建设,强化检测检验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全程监管手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方面都做得可圈可点,推广其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版图片由金堂县农发局提供)
新闻推荐
在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内,农民工正在积极参与问卷调查。编者按羊年大年已近尾声,返乡农民工又面临着一个选择:新一年的工作机会在哪里?务工需求能否得到满足?2月10日,本报通过报纸、四...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