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向老师咨询问题的易周虎(右)。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按照黄老师教的方法,秋冬季注意对花菜育苗 ‘根肿病\’的预防,我这两年种花菜少走了好多弯路。”近日,在金堂县举行的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训大会上,来自当地官仓镇叶家店10组的村民张中凤谈及近年来通过职业农民培训得到的收获时,笑着说,“以前就只晓得埋到脑壳种地,哪儿懂得起啥子叫 ‘科学育肥\’、‘对症下药\’哦!”
一旁的“同学”告诉记者,“她一个女人种10亩地,一年下来能赚七八万,比好多男同志都能干,是个职业农民!”
种地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张中凤早些年种植
了10亩花菜(秋冬季)和
黄豆(春夏季),一年到头
家庭收入不到4万元。尤
其是花菜,一直受根肿病、霜霉病影响,亩产不到3000斤。
2012年,张中凤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训,并获得了由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评定委员会颁发的《初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从此走上了“种田也要执证上岗”的日子。通过科学防治,现在她家的花菜亩产提高到5000斤,亩纯收益4000元左右。张中凤告诉记者,“接下来要利用我的资格证,牵头成立专合社,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叶家村妇女蔬菜种植专合社\’,争取两三年后打造成市级专合社。”
想把专合社打造成市级示范点,《初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只是敲门砖。现如今,已有不少金堂当地农民拿到了《中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开始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公司,官仓镇柿子树村11组的村民、成都亩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周虎,就是其中之一。谈及通过培训带来的变化,让易周虎印象最深的就是“思路”。
“2013年我盲目扩大花菜种植面积到200亩,最后供大于求,只能贱卖到0.1元/斤。后来老师建议我应当搞‘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蔬菜品种,一下点醒了我。”易周虎说,“农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没有好思路就不会有好销路。”
未来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
2012年,金堂县成为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在培训方面更是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如今已建立156名拥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培育师资队伍,截至今年10月,共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750名,并结合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培养出来一大批农民致富带头人。
“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我们还存在着缺乏有效措施调动更多学员积极性等问题。”该县农业科教和信息宣传中心主任杨洁淼告诉记者,尤其是在调动学员积极性上,学员产业规模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用同一种管理方法和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全体学员的要求,因此学员在高级、优秀等级上获得资格证的相对较少。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力争培养出更多持有中高级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把他们打造成行业内的领军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杨洁淼说。
新闻推荐
贺家伟(右二)与朋友在村里玩耍。□本报记者刘鑫文/图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八。初春暖阳,空气清爽。家住在成都市金堂县金简河村17组的刘超群,心情可没有天气这么好,“每年过年回家,亲戚都要拉到我问,耍朋...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