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金堂新闻 > 正文

制度统筹 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9-17 12:12   https://www.yybnet.net/

 统筹城乡成都新实践(一)   制度分割,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症结。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紧抓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把制度改革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口,积极构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

成都市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成都重点推进了三方面的改革:围绕解决 “地该怎么用”,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解决“人往哪儿去”,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围绕解决“钱从哪儿来”,推进农业农村投融资和金融体制改革。这些改革为成都统筹城乡打开了什么样的新局面?

□蒋君芳图片由成都市统筹委提供

地该怎么用

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在较早一轮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成都土地上耕作的广大农民,手里多了几个印有诸如“产权证”字样的小本子,广袤土地、绵延山林等资源被进一步明确到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头上。据统计,到目前全市累计颁发各类产权证和股权证共计883.54万本,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但确权只是成都统筹城乡迈出的第一步,如何让手中的资源“生钱”,持续提高农民的增收能力才是更为核心的问题。

沿袭千百年的农村生产方式,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财产,这也意味着,在土地产权上的制度改革将产生深远意义。抓住解决问题的“牛鼻子”,成都开始在放活土地使用权上做大量探索:如支持农民集体自主开发或引进社会资金开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第三产业;探索以农民自愿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这些措施,既解决了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之需,又让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地唤醒了农民手中沉睡的“土地资本”。

对于金堂县竹篙镇的农民来说,这一“唤醒”来得相对较早。随着入驻企业陆续投产,成都首个通过土地整理方式、用集体建设用地修建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释放出深化统筹城乡改革的新活力。

2011年,竹篙镇在成都市率先试点,在政府引导及统一规划下,选择在红观音村和老虎寨村进行用地制度改革试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自主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指标入股、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先后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资产管理公司和项目运营公司,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并建立起“产权入股,民主管理,公司运作,按股分红”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其探索的意义在于,使群众从一次性转让收益转向以土地入股长久的财产性收益,开创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供地进行园区建设的先河,为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和工业用地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目前,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成效显现,香港九鼎福、四川新雅轩、成都康艺等企业已入驻并投产,正在洽谈的企业10家,跟踪企业30家,协议引资4.01亿元。

人往哪儿去

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曾经,附着在户籍本上的不平等权利和待遇,是农民进城路上的最大拦路石,但如今,成都正在搬开这块石头,破除城乡居民二元身份差异,让农民不再是身份而是一种职业。

在这条改革路上,一方面,成都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近期,在郫县安德镇川菜产业园区打工的农民康光富,在平安花园小区购房入户,高兴地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些正是因为郫县今年出台了农民有序顺畅向城镇转移的“1+7”政策文件,全面放开县城、城镇落户限制,把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创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着力引导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在城镇落户安居,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另一方面,成都着力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就业、社保、教育等9个方面不平等权利和待遇。

建立分档选择、全面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成都设立了耕地保护基金,鼓励农民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农民建立起最基本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将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完全并轨,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

统一就业失业登记,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和就业援助,符合条件的本市居民,均可进行失业登记。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同等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扶持政策。

建立分区域统一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出台《关于建立农村住房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将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村住房困难居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并将农村居民住房保障统一纳入全市住房保障体系,实行统一的申请、审核、公示、租售监督管理制度。

分区域统一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低保标准——实现同一区(市)县统一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低保标准。

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化——执行“五公开”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公平就学,加快推进同一区(市)县域内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维护和保障进城农民在农村的产权权益——农民带产权进城,在城镇落户不以牺牲承包地、宅基地等财产权为代价,充分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钱从哪儿来

推进农业农村投融资和金融体制改革

在成都统筹城乡的探索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钱从哪儿来?无论是城乡建设,还是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都必须有强大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

为此,成都市通过持续的努力,建立健全了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并把每年新增的政府性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投向农村。

但依赖于政府财政的单线投入还远远不够。成都市认识到,推进农业农村投融资和金融体制改革,撬动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势在必行。

基于这样的认识,一系列动作随即而至,成都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涉农投融资平台建设,先后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小城镇建设公司和城乡商贸物流投资公司,累计融资385亿元投向农村;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着力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78家,创新农村产权直接抵押融资、仓单质押等农村金融产品,抵押融资累计达90亿元。

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这片试验田上,温江区给了我们惊喜,这个惊喜叫“花木仓单质押”。

根据温江区花木生产规模,要达到花木产品合理流转,花木种植户及花木企业的年资金需求在8亿元以上。如按现有的花木融资主流模式,即抵押担保与互助基金融资模式,需要借贷人负担较高的融资成本以及介入繁琐的融资流程,而且对大多数融资规模需求相对较小的花木种植户而言,现有模式难以解决其“需求急、贷款难”的问题。

金融产品需求与供给的错位问题,使得花木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在成都应运而生。简单概括,花木仓单质押模式下,具有一定融资需求的农户或企业,将其拥有的一定范围的花木进行圈定并围合成虚拟“仓库”,由金融机构认可的金融仓储企业作为库内花木的监管方,出具标准化的花木仓单并实施监管,农户或企业凭花木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

花木种植户陈晓波向成都农商银行温江支行贷款80万元、成都市海棠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向南充市商业银行温江支行贷款50万元——该模式推出后已出现不少成功案例。而随着该模式的进一步成熟和推广,将有望彻底盘活温江区内市值达300亿元以上的“沉睡”资产,更有望为广大农村的茶园、果园、药园等更多、更大的“沉睡”资产融资提供可推广的经验。

新闻推荐

无人售菜超市24小时营业 选菜称秤投币全凭“自觉”

本报讯(刘传福熊升强记者孔芒文/图)12月10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金龙社区的无人售菜直销超市内,群众在自由选购新鲜蔬菜。日前,泸州市首家乡镇无人售菜超市的亮相,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需求。“不仅...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制度统筹 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