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与四川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果实所榨出的油属草本油料,可以从多方面保护心血管系统及防止并发症,兼具美容功效。
由于其营养价值高、种植效益好,3至5年进入丰产期后,可连续丰产60年。从1960年以来,从国外引入品种(品系)176个,栽植遍及四川省14个市(州)。然而,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粗放,四川省油橄榄产业走过弯路。在新世纪伊始,油橄榄产业伴随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再次萌发生机,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主持审查了《四川油橄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此后,一场几乎被遗忘的“恋情”再次复燃,目前全省已有油橄榄面积21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达州、巴中、广元、凉山等最佳适生区。本文拟从两个种树人的故事出发,寻找四川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王成栋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橄榄花香飘开江
何世勤,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董事长,已过花甲之年,是土生土长的开江人。
一般人看来,他固执,但是在乡邻眼中,他是拯救开江油橄榄的那个人。在此之前,他已身价不菲,但15年前,他却把目光投向荒山野岭,投向一度危机四伏的油橄榄。
政府企业家齐出手拯救开江油橄榄
为何他会去种植油橄榄?
何世勤说,开江的油橄榄产业发展得很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就引入了油橄榄树苗。那时,一棵幼小的橄榄苗就在何世勤的心中种下。30年后,由于疏于管理,这些油橄榄树随时有被淘汰的危险。
1999年,时任开江县政协常委的何世勤考察3个月后,写出立项报告提交给县委、县政府。随即,开江县政府成立了“开江县油橄榄树开发领导小组”,把发展油橄榄产业列入重点项目予以全方位支持。
个人的力量很微弱——这时,当地政府出手了。开江县委书记罗建介绍,在达州、开江,政府对于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予以了全力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及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油橄榄产业建设。
首先,发放企业补贴,对龙头企业给以财政补助、建厂土地优先等扶持政策;其次,发放基地补贴,在开江新建油橄榄基地规模在200亩以上的,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补贴900元/亩,这是全省唯一;再者是项目补助,开江县将水利等项目打捆使用用于油橄榄产业发展;最后是立项补助,对中华橄榄园和新建100亩油橄榄采穗圃正式立项,公益性项目建设费用由县级财政解决。
2002年5月,何世勤创建了集收购、加工、销售一体的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橄榄油企业。2006年,当地油橄榄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州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都”的称号。
创新经营机制“让农民兄弟和我一起致富”
种植油橄榄之前,何世勤已是达州市的知名民营企业家。根据对油橄榄资源状况、市场前景等的调查,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让乡邻们致富的路子。
那么,如何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户增收的同步?答案是经营机制创新。
何世勤说,最重要的是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保护农民积极性,秘诀就是优化利益分配机制。2009年,天源公司组织当地农民组成家庭农场30个,前3年组织农民间种经济作物,解决短期内增收难题。
此外,天源公司还创新了基地经营方式,具体说来——第一种,公司把基础设施做好,苗木栽好,农民前3年间种矮杆作物,鲜果按2:8分成。初步估算,农民年可收益52400元。
第二种,天源公司付土地费等,农民负责管理不出资,鲜果按4:6分成。初步估算,农民年可收益37200元。
为达成目标,天源公司不断地给农户进行技术、资金服务,以2012年为例,公司提供了种苗3万株,组建拥有20名技术员的技术服务中心,开展疫病防治面积共24260亩……
如今,通过机制的创新,带动周边20个乡镇两万多农户种植油橄榄8万亩,年助农人均增收为1060元。2011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天源公司“两个带动”先进单位并评为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技术优先成为中国橄榄油标准的制定者
天源公司的厂房就坐落在县城南部的普安工业园。对面是正在修建的省油橄榄监督检验中心以及由天源公司牵头创办的中国橄榄油的交易中心。
企业能走到今天,秘诀在哪?答案是科技。
从2003年开始,天源公司先后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组建“达州市油橄榄研究所”,开展“油橄榄适生环境与优良品种的选育”,取得了诸多知识产权成果。
企业编制了《橄榄油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为此,“国家油橄榄标准化示范园”落户开江。2007年,天源公司被全国粮油标准委员会确定为《橄榄油》国家标准项目起草单位。2012年4月12日,《橄榄油》国家标准修订会在开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官、专家齐聚一堂,县委、县政府举办了一场橄榄之夜的晚会。
有了技术支撑,产品也得到认可——天源公司所产的“绿升”牌特级初榨食用橄榄油销量居全国首位,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多项荣誉。
如今,天源公司已经拥有苗圃100亩、基地5000亩15万株,与农户共有产权油橄榄成年树416万株,年产2360吨,加工橄榄油283.2吨;生产橄榄叶精华素化妆品6000瓶,年收入超过8000万元。
“我想把龙泉山脉的坡地都种上油橄榄”
曾涌,58岁,西中油橄榄公司董事长,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游学东瀛以后,与故乡离别近三十载。这期间,他游历南洋、西欧,最终定居西班牙马德里。
曾涌说,他最喜欢西班牙的足球。而斗牛士之国的足球有三种颜色:银白色的皇马、红蓝色的巴萨、红白剑条衫的马竞。直到有一天,西班牙在他的眼中,多了几种颜色——黄色,是橄榄油的颜色;黑紫色的橄榄果实;绿色的是橄榄枝。
梦想发轫:天府广场上的那棵橄榄树
用曾涌的话说,从小居住在天府广场附近的他,心中一直长着一棵橄榄树。“以前的天府广场上有一片橄榄树林子,不知道是何时栽下的,每次路过那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出国之前,曾涌住在距离天府广场只有一站路的地方。那时,广场中央有一片橄榄树林,每年都会结果。曾涌尝过果实,很涩。省油橄榄发展促进会会长周立江介绍,那是上世纪60年代种下去的,树种就是当时国家总理出访阿尔巴尼亚带回来的。
这些,年幼的曾涌并不曾知晓。此后,他游学东瀛、在伊比利亚半岛沉浮商海,在西班牙,翠绿的橄榄枝下掩盖着紫黑色的橄榄果,流淌着金色的液体。
2002年初回到四川时,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故乡种油橄榄。
由于曾涌所引进的树种原产于西班牙,因此,他所成立的公司就叫做西中油橄榄公司。
破发:每亩年产值5500元
2010年开始,在金堂县淮口镇望江村,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10年间,西中油橄榄基地已经扩展至3000亩,在望月村附近10多个村庄,已经建设3个油橄榄种植合作社。
那么产值如何?
曾涌介绍说,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油橄榄果实最低收购价也要8元/公斤,一亩地种植23棵油橄榄,每棵树年产果实30公斤,亩产值5500以上。而在此之前,这里只能种植红薯,每亩地年产值不过340元。
这还不算,曾涌说,如果榨油,盛果期3000亩基地一年可以产油橄榄2070吨,出油331吨,一吨油售价26万元,年产值超过8600万元,亩产增值将超过28000元。就在2006年,曾涌注册了“阿贝基娜”的橄榄油品牌。
这些产值又是如何实现的?
与金堂同为龙泉山区的几个县市曾在上世纪种植过油橄榄,但都因经济效益太低而变成了“绿化树种”。
曾涌是如何做到“变废为宝”的?答案是选种、选地、用技术。
秘密:如何在坡地上种出“黄金果”
阿贝基娜、皮瓜尔、百叶、小苹果、莱星、佛澳、柯尼卡娜、鄂植、卡林、曾氏1号,这是曾涌的种植基地目前主推的品种,全部都是高产速生——“一般别人的树三年都很难结果子,我的树第二年就试花试果,第三年就进入丰产期了。”
9月19日,曾涌一边摆弄着向阳坡地上的油橄榄枝叶,一边查看长势。不少株高不到1米的油橄榄已经挂了果,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其中,名为“曾氏1号”的品种,就是曾涌从西班牙带回来的。
在选地上,曾涌说,由于油橄榄喜欢土壤含钙高的土壤,龙泉山脉的坡地能够满足需求——“只不过,油橄榄喜阳光,不能淹,但也不能缺水。”因此,排水较好的向阳坡地,就成为种植首选。
在基地内,随处可见已经平整完毕的坡地。
用技术,曾涌说,最讲究的就是施肥——比如尿素,不能施放在树根部位。为了学习种植油橄榄的技术,曾涌专门在西班牙学习了一段时间,如今又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往西班牙读研,“就学种植油橄榄”。
整合、提升、品牌四川油橄榄必须实施的三大战略
——对话省林业厅产业处负责人
问:四川的油橄榄产业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省林业厅产业处处长童伟:四川油橄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总理出访阿尔巴尼亚之后带回来油橄榄树苗,后在川内开展试种。
但是,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这些油橄榄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经济效益不高。因此,种植面积和产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现大幅度下滑。
后一轮的发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一大批市场主体的带动下,四川油橄榄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体现在面积和产量的双提升上,一批加工企业随之出现。
问:那么该怎么做大做强四川油橄榄产业?
答:从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做大做强油橄榄产业重点是要解决品种、管理和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整合资源。虽然我们有了一批种植、加工龙头企业,成效都还不错。但整体而言,他们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竞争同质化。为解决这个难题,省上已成立油橄榄促进会,就是要引导天源、西中、华欧、中泽、紫阳等种植加工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把四川油橄榄产业做成全国的大品牌。
二是要完善政策。油橄榄已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支持的木本油料品种,四川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国家将在技术攻关、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今年省财政已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部分地区示范基地建设,今后,各级财政还将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支持油橄榄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和现代基地建设。
三是健全机制。按照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推进会精神,加快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要改革创新政府推动和引导机制,经营主体与林农的合作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实践证明,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农民参与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林业产业的发展才能集聚更大的正能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公司简介
名称:四川天源油橄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世勤年产树苗:15万株种植面积:7.28万亩地点:开江县普安工业园区年产鲜果:2360吨品牌:“绿升”牌橄榄油年产值:8700万元名称:西中油橄榄公司董事长:曾涌苗圃面积:两亩年产树苗:3万株种植面积:3000亩地点:金堂县淮口镇望江村品牌:阿贝基娜年产值:超过200万元
新闻推荐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有人总结:五保老人进福利院、空巢老人守着老宅、普通老人带着孙辈耕种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这一现状或将改变:经过中心城区的三年摸索,今年成都将把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农村——投资三...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