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总目标的138.98%——
不久前,成都召开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深化改革路线图。其中,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被提至新高度。
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是核心,优化布局是关键,科技创新是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以GDP论英雄,成都有这样的底气。
过去几年间,成都把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01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0.601吨标准煤/万元,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3年同比下降4.23%,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总目标 (下降16%)的95.75%。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1.8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2年的0.979吨标准煤/万元,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3年同比下降13.25%,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总目标(下 降 23.5%)的138.98%。
目前,成都市能源利用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较领先水平。
“十一五”以来,成都市对664户企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实施了淘汰和关闭,整体淘汰关闭烟花爆竹行业和全面退出采煤行业,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从源头上控制结构性污染。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成都。在雾霾现象愈发凸显的当下,成都节能环保工作已在和正在进行着捍卫绿水蓝天的生动实践。
□张守帅图片由成都市经信委提供
源头治理
提倡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单纯从末端治理污染,如同“头疼医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并不可持续。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从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
成都同样把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减少工业领域大气污染、促进区域大气环境改善的重要途径。
按照环保部门负责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经信部门负责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制定了《成都市工业企业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办法》,落实清洁生产奖励措施。
为了普及《清洁生产促进法》,成都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已有区(市)县主管部门及企业共1360人参加培训。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成都计划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280户,截至2013年底已经完成清洁生产审核210户。
如果说过程控污是源头减排的有效手段,与之相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则是源头降耗的必要抓手。
成都通过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进一步推动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定实施节能预警调控方案及严格考核奖惩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
成都专门安排了节能专项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开展以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为重点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节能项目建设。
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斥资7000万元兴建装机容量为12兆瓦的余热电站,可以满足全厂用电负荷,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1万吨。
据统计,2013年,成都推进燃煤锅炉(窑炉)改造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107个,实现节能量12.96万吨标煤。
2013年成都还推进了107个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安排节能专项资金2920万元,支持64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将拉动投资22.6亿元,实现节能量13.3万吨标煤。
法治导向
整治违法排污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不达标排放就整治,整治不达标就关闭。成都全面推进工业环境治理监管工作,大力整治工业企业违法排污,有着鲜明的法治导向。
整治“三无”企业。对园区外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锁定园外企业1.2万户。其中163户企业调迁进入了园区。同时,清理关闭“三无”及违规企业330户。
清理地条钢。按照成都市《关于开展地条钢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地条钢”整治力度,整治清理地条钢生产企业18家,其中9户关闭,2户转产,7户技改。从根本上铲除地条钢的生产和销售。
加强园外企业管理。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外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对园区外未取得营业执照的违规企业398户进行了清理整顿,并采取断电、停气等强制性措施。
淘汰落后产能,同样在依法推进。2011年4月28日11时30分,嘉陵电厂3座冷却塔被爆破拆除,曾是成都中心城区最大污染源的嘉陵电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成都继2008年关闭全市所有落后小水泥企业,2009年全部退出采煤行业,2011年全部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之后,关闭落后火电的又一历史时刻。随着嘉陵电厂关停,成都关闭落后火电总共实现淘汰落后产能达到84.55万千瓦,污染减排不断走向深入。
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业结构调整是一剂“强心针”,它像是一个“倒逼”机制,强化落后产能淘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十一五”以来,全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664户。
具体来看,在清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方面,成都对全市小钢铁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先后关闭6家钢铁厂,取缔10家小型轧钢厂,节约标煤19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万吨。淘汰70吨的平炉4座、10吨电炉15座、5吨电炉7座、工频炉20座、横列式小型轧机20台,全市钢铁企业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已基本淘汰完毕。
在关闭落后小水泥生产企业方面,对市域内44家小水泥生产企业予以全部关闭,直接淘汰落后水泥产能937.5万吨,节约标煤90.6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562吨。
在关闭落后火电产能方面,先后关闭彭西火电厂、成都热电厂、华能成都电厂等火电厂,淘汰落后火电产能49.65万千瓦。尤其是嘉陵电厂的整体关停,实现淘汰落后产能35.9万千瓦,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减排COD25吨,彻底消除中心城区最大的大气污染源。
成都还清理关闭小石灰窑108户,节能102.2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818.41吨;关闭煤矿矿井383对,淘汰产能570万吨,关闭14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体退出了采煤行业和烟花爆竹行业。
优化布局
中心城区禁燃煤印染行业将整体退出
客观看,污染物总量减排存在一种“倒逼”机制,促进工业结构的深刻调整。这在中心城区体现尤为明显。
目前,成都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内工业企业已经基本实现停止使用燃煤并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最后一户企业也将在明年实现停止使用燃煤。而其余工业企业均已经从中心城区迁至绕城高速环线以外。
在此之前,历时5年时间,成都对东郊160户工业企业全部调迁,节约能源约105.19万吨标煤,回收利用工业废渣总量约为970万吨,城区可减少水污染物排放1335.61万吨,烟尘1975吨,二氧化硫1882吨;扣除搬迁后排污量,排污总量减少45%以上。
成都的工业布局就此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城市形象也得到了提升。随着《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严格限制工业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出台,成都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变过去的分散治污为集中治污,并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促进工业企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原则,将全市工业园区由原来的116个,规划布局为目前的21个工业园区和10个工业点。
除了实施三环路至绕城高速公路环线内禁煤之外,成都还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截至2013年12月,全市726家加油站中已有630座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正在实施技改2座,要求其余94座停业、整顿或拆迁。凡拆迁加油站必须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后才准予开业。按照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相关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汽油。
同时,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密切配合环保部门在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全市113户重点排放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要求的时间节点范围内实施停产限产,减少工业源大气排放,确保重大活动期间的空气质量。
就最新的产业布局而言,成都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全市印染行业整体退出目标。目前,成都正对全市共55户印染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审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调迁关闭工作方案要求,成都将对49户企业进行调迁,6户企业实施关闭。
这是成都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印染企业整体调迁的一个具体工作进度。成都还整体推进178户省控、市控涉重金属工业企业整治、调迁关闭工作。其中,治理125户,调迁9户,关停44户。同时,对82户涉重金属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全面完成彭州亚东、都江堰拉法基、青白江台玻、金堂电厂等企业10条生产线脱硫设施工程建设,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0060吨。
国家示范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国家示范基地
2013年12月,以“节能环保·西部新机遇”为主题的2013中国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在成都金堂举行。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户金堂,总投资达103亿元。预计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64亿元,年上缴税收约6.5亿元。
成都同样把重点支持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作为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重头戏,直指全力打造“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在上述展会上,成都向外界展示了节能应用的广阔空间:楼顶上安装一枚采光罩,太阳能光线便能给民房、商场提供日光照明;感应到人经过,弱弱的灯光瞬间变亮……一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态废物处理处置、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装备,甫一登场即备受关注。
揭开面纱的,还有成都节能环保产业的蓬勃现状。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共引进包括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德国西门子、江苏鹏鹞环保股份、杭州士兰、河北先河等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节能设备和产品制造及节能环保研发服务企业230余个,协议总投资55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余个,节能环保产业规上企业达到79户,产业聚集度达到60%以上,初步形成了节能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及水处理、大气防治、固废处理、资源循环利用、在线监测等各门类节能环保企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介绍,根据已经编制完成的《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金堂淮口规划30平方公里,以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服务与节能环保研究开发为重点,打造“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成都市节能环保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家,其中节能环保制造企业150多家,环保从业人员约3万余人,年总产值达280亿元。“十一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以上,部分领域已实现西部第一,全国一流。
根据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将培育一批节能环保重点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基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节能环保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将金堂县建设成为西部最大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争取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新闻推荐
□朱成文本报记者张良娟横贯成都东西方向的成都地铁2号线有一个站,叫东大路站。在翻阅文献资料时,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研究人员胡开全发现,东大路作为从成都到重庆的大路,不仅早在蜀汉时期就已经成...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