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即将实施最后一批渡改桥工程——
今年下半年,金堂县白果镇的白果渡口将正式启动“渡改桥”,标志着金堂县最后5个渡口的渡改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将惠及周边4万多群众的出行。2月12日,记者从金堂县交通局获悉,未来五年内,金堂将在全域范围内终结延续千年的渡河出行方式。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文/图
渡河老百姓每天都问啥时候建桥
白果镇被穿流而过的沱江隔成两半。在旁边淮口镇的九龙大桥还没修好之前,对岸的村民想要到场镇上办事、走亲戚或者买卖农副产品,都要坐渡船,不然就要步行两个小时才绕得到目的地。
摆渡人胡用高已经在白果渡口上来来回回了37年,见证了摆渡工具从桨划木船到小机动船再到大机动船的变迁。“还不说起风起浪,木船那会儿,单是船走到河中央突然起雾导致一船人漂流到很远的地方这种情况就很常见。”胡用高说,现在虽然改成了机动船,但坐船渡河始终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白果渡口依然承担着日均六七百人的渡运量,节假日这个数字达到1000以上。
2008年,金堂县启动首批渡改桥工程,解决了20多万人的安全出行问题,并惠及到广汉的部分区域。这也增大了剩余五个渡口覆盖区域内的老百姓对“渡改桥”的期待。“很多人每天一上船就问啥时候建桥。”胡用高说,这下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金堂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地方海事处)副所长贺勇介绍:“白果渡口先期启动,五年内5个渡口将全部完成渡改桥。”
公益性渡口建设保障“过渡期”安全
在“渡改桥”完成之前,为了保障所涉及到的4万多群众现阶段的渡河安全,日前,金堂县全面完成了五个渡口的公益性渡口建设,让老百姓免费乘船,实现渡工职工化、渡船国资化,并规范设置“两线一牌”、防洪系船桩和公益性渡口告示牌,对渡口码头、候船亭和有关配套设施进行维修、保护。“现在候船有亭子遮雨,上下船都是水泥路,又不担心滑到水里,还不花一分钱,安逸!”白果镇周永华大爷每逢赶场都要坐船渡河到场镇做买卖,每逢周五、周日还要接送在镇上读书的孙子,渡口的改造让他放心了不少。
不过,白果渡口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放眼金堂县,码头文化更是延续了千年历史。“渡改桥”之后,原有的渡口不再使用,也让从小坐渡船来回的当地人有些遗憾。“这些渡口只是暂时不用,并不是废弃。”金堂县交通局交建科科长张翔说,目前金堂县正在规划打造的旅游产业已经将“码头文化”纳入其中,这些渡口极有可能作为旅游景点或旅游带上的上下客节点,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新闻推荐
3月15日,中国食用菌行业大会暨2014中国·四川(金堂)食用菌(新技术新产品菌需物资)博览会(下称“菌博会”)在金堂县隆重开幕,700余位国际国内知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聚金堂热烈交流,共商食用菌产业未来发...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