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娃娃心愿多 万余儿童圆了梦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团省委推荐】
《400个留守娃心愿的背后》1月9日5版《万场亲情大讲堂,教怎么当家长》2月18日2版《夏令营大门如何向特殊群体孩子敞开?》7月30日11版
【入选篇目】
《400个留守娃心愿的背后》
【原文闪回】
今年1月,金堂县9岁小朋友刘雨彤非常牵挂远在新疆务工父母的冷暖。一个休息日,绵阳中电九所工程师兰云飞,专门乘大巴从绵阳赶往成都,带着雨彤去了春熙路。“虽然两条围巾只有100多元,但是完成了小雨彤新年愿望,我感到十分开心。”兰云飞说。在和记者的电话中,谈及孝顺懂事的孩子时,小雨彤父亲两次因哽咽中断采访,“孩子把两条围巾分别用精美的彩色纸精心包装,还贴上了小花。”【记者再探】
兴文县石海镇红军小学留守学生陈栩锋怎么也没有想到,最近身边突然多了一个“姐姐”,不断地关心和照顾……经过团组织搭台,宜宾市部分志愿者深入农村,和留守娃“零距离”结对子,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想给在新疆打工的爸爸送条围巾”、“我要个大点的书包”……远离父母,留守娃娃有诸多心愿。今年初,团省委等部门决定在年内为一万名留守儿童“圆梦”。为了引导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到关爱留守娃的行动中,团省委开通了网络平台,通过“心愿超市”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愿望“晒”出来。
截至目前,省级层面征集的心愿已认领1.6万个。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团组织也结合实际,在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圆梦”活动。虽然已年底,各地的圆梦活动仍在继续开展。一项项措施、一份份真爱,犹如冬日里的一道暖阳,温暖着留守娃的心。【部门点评】
团省委书记刘会英: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现有留守学生368万余人。2012年12月底,团省委联合13家省级部门全面启动四川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圆梦行动,为孩子们实现一万个心愿的“心语新愿·爱心圆梦”活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关爱志愿者和留守学生结对,帮助留守学生实现新年心愿,计划认领和实现留守学生(儿童)心愿1万个。目前已认领并完成1.6万个,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帮助。
群众的冷暖 我们记挂在心
□本报记者 刘星
【省民政厅推荐】
《今年救治1716名先心病儿童》2月20日2版《妥为要 救援安置一盘棋》5月12日6版《7小时芦山五保户拿到御寒物资》11月9日1版
【入选篇目】
《7小时芦山五保户拿到御寒物资》
【原文闪回】
11月8日上午10时30分,省减灾委、省民政厅向全省困难群众发送御寒物资起运仪式举行,满载2000万元御寒物资的75辆货车从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驶出。
7小时后,雅安市芦山县清仁乡大板村五保户寇月秋领到乡干部送上门的一床棉被和一床电热毯。“天还没怎么冷,东西就送来了。”寇月秋十分惊喜。【记者再探】
今年入冬,记者曾随御寒物资货车一起将物品送到雅安市芦山县清仁乡大板村。12月25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大板村时发现,除了“五保户”,村里其他的困难户也都陆续收到了省上下发的各种过冬物资。
今年,清仁乡遭遇了“4·20”强烈地震,除了“五保户”、低保户外,部分群众也因灾所困。为保证所有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清仁乡先后三次对全乡困难群众进行入户调查。除已经确定的“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外,其他困难群众也可通过村民小组讨论、公示等程序提出申请,纳入新增的困难群众名单,获得补助。
据了解,入冬以来,清仁乡先后得到了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下发的过冬物资,包括棉被、棉衣裤、棉大衣、电热毯。
【部门点评】
省民政厅厅长黄明全:
今年是四川省继“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灾情最为严重的一年。“4·20”芦山强烈地震的主震区同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加之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与今夏数次暴雨洪涝灾害受灾区域高度重叠,导致一些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全省困难群众冬春生活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困难。
全省民政系统将把做好困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和安全温暖过冬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确保困难群众冬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坚决反对“四风”与关心困难群众冷暖安危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困难群众“不挨饿、不挨冻”。
明年民生事项为重度残疾人发补贴
□本报记者 李丹
【省残联推荐】
《2015年初步建立农村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2月1日10版《重度残疾人有望年内领护理补贴》2月28日1版《一人一方案今年助50万残疾人就业》3月21日1版
【入选篇目】
《重度残疾人有望年内领护理补贴》
【原文闪回】
今年四川省将为约60万名重度残疾人建立护理补贴制度,计划于年内实施,初步考虑每月给一二级重度残疾人(贫困)发放一定的护理补贴。
四川省有622万多名残疾人,其中持有《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为61.89万人。与一般家庭相比,平均每个中轻度残疾人家庭每月要多支出45%以上的费用,重度残疾人家庭每月要多支出80%以上……基于以上情况,四川省将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为残疾人家庭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社会保障。
【记者再探】
家住绵竹市遵道镇黄金村7组的唐思琼是肢体一级残疾人,家有3口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低保补助。现在唐思琼每天要用6-7个“尿不湿”,仅此一项每月需要开支400元左右。“幸好政府给我们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护理补贴,才可能解决了这个大开支。”受惠于德阳市先期推行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唐思琼很满意。
12月30日记者从省残联获悉,作为四川省首个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已列入省委、省政府2014年19项民生大事进行专题保障,明年准备在全省范围内推开。
据悉,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属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所需资金由公共财政资金安排,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在省上确定最低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各地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部门点评】
省残联理事长毛大付:截至 2013年 12月 26日,“四川省残疾人个性化服务信息平台”显示:全省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重度残疾人总数为618952人。与一般健全人家庭相比,残疾人家庭实际支出要高得多。
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可弥补重度残疾人家庭相对于其他困难群体的特殊支出,也是帮助重度残疾人家庭和全省一道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重度残疾人的特殊关爱。
留守妇女服务站 提供帮扶与关爱
□本报记者 郝勇
【省妇联推荐】
《四川省建立首个关爱农村留守妇女服务站》3月5日2版《在职女工患8类病最高可领1.68万元》3月22日10版《像关爱自己聋哑儿一样温暖其他孩子》5月28日11版
【入选篇目】
《四川省建立首个关爱农村留守妇女服务站》
【原文闪回】
2013年3月4日,全省首家“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妇女服务站”在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建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7月底,全省农村留守妇女约580多万人。为给农村妇女提供交流互动场所,省妇联将陆续在留守妇女聚集地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妇女服务站”,面向农村留守妇女和家庭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健康服务等。【记者再探】
12月24日,南充市妇联主席谷秀春和妇联干部再次去看望顺庆区桂花乡7村的村民朱仕芳。
8月26日,朱仕芳犯病后睡在村子的一个水库边。接到报警后,派出所将她护送到南充市妇女儿童庇护中心进行救治。经过庇护中心工作人员近2个月的悉心照顾,朱仕芳病情趋于稳定。10月25日,庇护中心将朱仕芳送回家。
南充市妇女儿童庇护中心位于高坪区小龙街道办事处。一旦妇女儿童权益被侵犯,或者是受到伤害,可以在各级妇联组织登记,也可以直接到庇护中心登记。一旦登记,即可得到妇联、公安、民政等多部门的帮助。
记者看到,这个庇护中心有餐厅、健身房、图书室、手工室、理发室等,生活区专门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设置了“和谐居”和“梦想屋”。在庇护中心里还有一间心理咨询室,随时可以为受到伤害的妇女儿童进行心理安慰、帮助妇女儿童维权。【部门点评】
省妇联副主席施克玲:
四川省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000多万人,大量妇女留守在农村。今年“三八”节期间,省妇联在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建立了首个“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妇女服务站”,同时在南充、达州、巴中等地留守妇女较多的地区建立留守妇女服务站(点)。特别是南充市妇联创新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工作模式,整合资源,与民政等部门携手建立妇女儿童庇护中心,为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提供帮扶与关爱。
惠民帮扶全覆盖 困难职工享温暖
□闫刚 本报记者 郝勇
【省总工会推荐】
《惠民帮扶中心覆盖市县乡镇社区》6月29日2版《南江农民工追回欠薪318万元》8月15日11版《包头政府将再筹千万元结清川籍民工拖欠工资》9月3日10版
【入选篇目】
《惠民帮扶中心覆盖市县乡镇社区》
【原文闪回】
目前,全省工会已建成覆盖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惠民帮扶中心(站、点)网络体系,5年来共接待群众1456万人(次),救助困难群众687.3万人(次),救助金额达21.8亿元。全省各级工会筹集金秋助学资金2.9亿元,资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23.3万人。【记者再探】
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鳌溪村困难户苟兴平是巴州区总工会干部李天丁的挂包户。11月底,李天丁来到苟兴平家,实地了解他的生产、生活困难,临行时还带走了一大摞住院病历证明。“当我把623元新农合报销费和一床棉被送到苟兴平手里时,他的手有些颤抖,眼里满是泪水。离开他家时,他一直靠在屋后的大柏树上挥手。”12月23日,李天丁再次来到这个困难家庭,协助苟兴平砌好了猪圈。坐在回城的车上,李天丁记录下这段“民情日记”。
“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面对面了解群众困难,能办的当场办,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建好台账,协调相关单位给予解决。”巴州区惠民帮扶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送温暖、送文化、送技能、送法律、送健康”5支惠民服务队,通过走访慰问、结对联系、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个性化帮扶活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624件,帮扶残疾人、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126人,走访慰问困难户203户,送去帮扶资金30余万元。【部门点评】
省总工会副主席纪小玲:
四川工会在开展“送温暖”活动和帮扶工作中,已从“临时性”开端逐步过渡到常规性的运作,再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从而实现对困难职工帮扶的全覆盖,最终发展到融合各种资源并在全国工会系统中构建起独具特色且健全完善的帮扶网络,使“送温暖”和帮扶工作成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让越来越多困难职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新闻推荐
时隔一年,8市决策者再次聚在一起,聚焦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本报记者张彧希张明海去年1月,成都经济区召开合作专题工作会议,并签署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8月,成都德阳召开同城化合作工作会议,签...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