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篇
全长28.3公里的成都二环路上,20余个绿化景观节点逐一成形,一棵棵皂角、香樟、银杏被陆续栽植在二环路街头,道路中央的绿化带平整葱郁,为二环路增添亮丽。
一朵鲜花、一片新绿,是对这个城市“生态宜居”的最佳注解。从退耕农户的持续增收,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承担民生工程的每一分努力,映照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幅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开。
两个100%
崇州市鸡冠山乡琉璃村村民在退耕还林的林地上种植三木药材,已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4500余亩,农户每亩年收入最高达到1.4万元。
通过这个镜头定格,不难看出,一“退”一“还”之间,山林绿起来,林农富起来,成为成都市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真实写照。
当前,成都市已进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阶段,退耕还林面积基本稳定,因此,生态效益将从增强林地质量效益来体现。今年,成都市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6.09万亩,目前,巩固率已达100%。
一份监测报告显示,成都市退耕还林地生物多样性增加、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效益显著提高,退耕地涵养水源能力达到1.26亿立方米,固土能力达到1.89万吨/年。
为市民守护好一片“绿”,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重任在肩。今年,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计划实施国有林管护171.67万亩,目前管护率已达100%。
助农增收,今年,成都市将新建珍稀林木、笋用竹及其他特色经济林3万亩。目前已完成2.235万亩。
新增城市绿化100万平方米
葱葱郁郁的草坪,错落有致的大树,色彩相宜的花木,再加之山石点缀其间,平添了几分雅致。二环路成仁路口上,一个精美的绿化小游园呈现在市民眼前。“我们就住在二环路附近,现在连周边花草树木都打造起来了,觉得很高兴。”家住锦洲花园的成都市民易大爷说。“我们按照生态、通透、大气、敞亮的绿化建设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宜商宜居的原则,建设有特色有活力的城市绿化生态带。”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二环路的绿化打造上,综合了借景、衬景、造景的手法,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行道树均选择了适合在成都生长的乡土树种。
而小游园节点则彰显大气、通透之美,以疏林草地为背景,花树景观为点缀。同时还注重树种的搭配,营造出四季景观皆有色彩的氛围。
二环路是成都市今年城市增绿工程的重要节点之一。今年该市主城区将新增城市绿化10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游园绿化景观30个,建成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20个。
目前,已完成新增城市绿化84.4万平方米;完成改造提升游园绿化景观20个。有12个小区基本达到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建设标准。
建成50个绿色家园
在金堂县三溪镇三圣社区丰禾农村聚居区,共栽植垂柳、香椿、栾树、桂花等绿化苗木825株;栽植麦冬1000余平方米。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
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是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提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就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域成都的理念,在农村集中安置点、聚居区、新型社区等实施绿化、美化,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中,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按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指导思想,遵循发展性、多样性、相容性、共享性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
同时,突出新农村本底特色,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活便利相结合。绿化建设与居住区建筑物、构筑物风貌,与周边区域自然环境和谐协调。
为抓好示范点建设,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还安排一部分资金,对绿色家园市级示范点实行以奖代补。
2013年,全市将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50个,目前,已完成40个,到年底可以全部完成。
□ 张彧希 图片为资料图片
广新篇
数字电视,边远山区也能看上
家住新都区军屯镇五灵村的罗大爷,有线电视不能到达,家里安装的是地面数字电视。
7月26日,罗大爷的女儿暑期在家,想看电视,图像却很不清楚,在机顶盒上折腾了半天也没效果。她很着急,因为当天是周五,晚上9点浙江卫视有她最喜欢看的《中国好声音》。现在已经是下午5点过,但闷热异常,她很担心维修的工人师傅不会及时赶到。
而罗大爷却在旁边一边纳凉吸烟,一边很有信心地劝女儿不要急,因为这已经不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支烟的功夫,省网成都分公司的师傅黄成伟赶到了。经过检查,原来是室外天线没有固定好,有一节折了。
经过几分钟的修理,电视又能很清晰地看到节目了。罗大爷请黄成伟喝点水、休息一下,他边收拾工具边答谢:“不了,谢谢,我还得赶去另外一家,确保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好电视。”其实,黄成伟几乎每天都得从早上7点过,忙到晚上10点过,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有时中午也休息不了。黄成伟只是地面数字电视终端维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地面数字电视是成都市为解决边远山区看数字电视需求的问题,通过政府免费采购发放机顶盒、省网成都分公司负责终端维护的惠民工程,从2012年开始,此项工作就被纳入省市民生工程。2013年将向边远山区农户免费发放2.6万台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截至8月底,已免费发放安装机顶盒1.6万台,完成全年任务的62%。目前,全市已有6万农户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收看到中央、省、市、县电视台等46套电视节目。
正是因为有了市政府的投入减轻了群众的负担,有了像黄成伟这样负责的一批维护人员,群众才能及时、放心、舒心地看好电视。
公益电影,惠及城市中的特殊群体
“坝坝电影,一个满怀记忆的电影放映方式,也是一代人的成长记忆。”8月28日晚,金牛区银桂桥社区的小广场上,一场喜剧电影《越来越好之村晚》,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观看,这是成都市广新局对公益电影放映的拓展和创举。
农村公益电影,一直以来是中央、省、市民生工程,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农村群众每月至少放映一场电影,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为了使城市社区居民和以农民工、留守儿童等为代表的特殊群体也能看到电影,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成都市广新局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将单纯的公益电影进农村,扩大到公益电影进中心城区社区、公益电影进特殊群体的放映模式。截至2013年8月底,全市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4296场。1600场中心城区社区电影和400场特殊人群公益电影放映也正式拉开大幕。“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当晚,成都市广新局及时调集放映设备,组织联系电影放映工作人员奔赴市内受地震波及的邛崃市高何镇,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美丽密令》、《神奇侠侣》、《大内密探零零狗》等群众喜爱的电影。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邛崃市太和、临邛、马浮、临济轮流上演,让刚刚经受了地震灾害的群众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同时也为他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增添了信心。
除地面数字电视和公益电影放映以外,成都市广新局还推进了农村广播室建设、示范农家书屋创建。截至8月底,全市共完成291个行政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标准广播室建设,完成114个示范农家书屋创建。
□ 张彧希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丹9月3日凌晨,成都市二环路人南立交桥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辆奥迪Q5越野车以时速80公里追尾了一辆出租车,事故造成出租车内包括驾驶员在内的3人一死两伤。奥迪车驾驶员陈敏思(化名)为无...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