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改变过去“撒花椒面”扶持方式,投入2.04亿元建设10个10万亩粮经产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7月12日,一场项目评审会在成都市农委召开,来自全市11个区(市)县的农发局局长带着厚厚的项目资料上台比拼,角逐2.04亿元市级农业项目资金。
这笔资金来自成都市《粮经产业高产高效成片示范基地提升建设总体方案》。根据该方案,成都市将在三年内建成10个集中连片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的粮经产业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强力推进优质粮油、蔬菜、伏季水果、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档升级。
此举不仅一改过去“撒花椒面”的农业扶持方式,而且力度罕有。“在成都农业发展上从来没有过。”7月24日,成都市农委种植业处处长姚光贵说。
□本报记者 张彧希
集中“碎银子”
过去,涉农项目资金一直分散于各个部门,虽然总量不小,却分散投到各个区(市)县和各农业基地的“碎银子”。“一个项目资金几百万元,分解到一个基地,往往只有几万、十几万,发展效果不明显。”姚光贵说。
年年都下“毛毛雨”,不如送个“大礼包”。今年,成都市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国土、交通、水务、林业、科技、旅游等部门的涉农项目,集成循环农业、新农村建设、专合组织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项目资金,围绕10个示范基地统筹安排。“2.04亿元资金将在今年主要用于每个示范基地1—2万亩核心区的打造。”姚光贵说,粗略一算,每个基地得到的市级项目资金扶持将比以往放大10倍左右。
而12日召开的评审会,其目的就在于建立项目竞争激励机制。经过30名农业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综合效益、带动作用等仔细考量,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7个单项奖。其中,一二三等奖将分别获得12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而单项奖则涉及新农村、设施农业、双创双建、种养循环、节水灌溉、机制创新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方面。
“不仅如此,这2.04亿元还将拉动区(市)县配套项目资金,形成叠加放大效应。”姚光贵说,其中二圈层区(市)县按1:2,三圈层区(市)县按1:1的比例进行项目资金配套。
钱该怎么用
此次成都针对农业的“大动作”,关键词都在于“提档升级”,目标指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
如此一来,2.04亿元资金以及其撬动的更多配套资金,将大有用武之地。“首先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姚光贵说。他手中一份“主要任务分解表”显示,今年,成都市将在10个示范基地内新建高标准农田5.3万亩,新改建渠系88公里,新改建道路52公里。
同时,生态循环示范点和设施化栽培示范点的提升建设也将大规模展开。今年将推行猪—沼—粮等多种循环模式,建立生态循环示范点23个;推广钢架大棚、地膜覆盖、节水喷灌、避雨栽培等设施化栽培技术,推进设施化栽培面积5.2万亩。“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也将得到‘打包\’的资金扶持。”姚光贵说,此外,这笔资金还将用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打造、农产品质量检测点提升建设、乡村旅游提升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等。
在10个10万亩的规划中,基地建设将打破各区(市)县之间的行政区划,形成各地“协同作战”格局,奖励资金也将按照其所占面积分配。以龙泉山30万亩伏季水果产业基地为例,涉及的龙泉驿区、双流县、金堂县、青白江区将按照30%、30%、20%、20%分配。
当天的评审会上,获奖的区(市)县欢欢喜喜抱回了奖励资金的50%。“剩下的50%,请拿成绩说话。”姚光贵说,今年年底,该市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完成年度目标的,再来“领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岚)8月13日,记者从遂宁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获悉,根据最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遂宁市过境国道由1条增加为4条,实现县县通国道。目前,加上G318线在遂宁境内的113公里,市域内共有国道里程共计为331...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