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第三届四川省级文明城市评选
城市名片
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与川东丘陵接壤带,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和2个省级工业开发区,总人口89万。近年来,金堂县委、县政府着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山水田园城市“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成都工业发展战略前沿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样板区“三区建设”,积极争创全省丘陵地区先进县,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丰硕成果。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02.3亿元,与2010年相比(下同)增长5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亿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09元,分别增长35.9%、40.3%;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居成都市三圈层第二。县城从早期的1.5平方公里小旧县城发展到现今近20平方公里的美丽天府水城,并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文明县城”、“成都十大魅力城镇”、“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龙舟之乡”、“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金堂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放在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位置。组建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每年坚持专题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1-2次,每年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县委主要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建立健全了创建工作推进机制,有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整洁的街道、优美的绿化、为外来游客热心指路的行人、面带幸福笑容的小区居民……炎炎夏日,笔者行走在美丽的山水田园城市金堂,感受这座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成果,只觉阵阵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令人油然感到清凉。
加快城市建设百姓感恩共塑新城新貌
“检不检查我们小区都一个样,随时干干净净。”6月14日,笔者走进位于金堂老城区的河坝街小区,干净的环境、团结的氛围和小区业委会主任赵培泽的快人快语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她口中,笔者了解到两年来这里的巨变——
作为老旧院落代表,从前的河坝街小区院子里满是违规搭建的厕所、厨房,卫生和安全状况十分糟糕。“出门就捂鼻子,下雨天简直没法下脚。”赵培泽回忆说。2012年初,金堂将县城老旧院落改造纳入民生工程,分批次对城区88个老旧院落实施改造。改造后的河坝街小区焕然一新。
在老旧院落改造基础上,金堂还深入开展“文明院落”建设工程,指导小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激励居民自治管理,并在小区建设“文明小木屋”作为阵地,开展党群工作、文体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等,推动文明院落创建常态化。
“政府政策这么好,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大家很感动也很珍惜,都自觉积极维护环境。”赵培泽说,小区有位80多岁的杜婆婆,有次从底楼走到顶楼,就为检查楼道有没有人乱贴小广告。
河坝街小区的变化是一个缩影。为打造宜居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金堂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场镇改造,对老旧院落、背街小巷和场镇进行集中改造和整治。2012年完成54个县城老旧院、3个农村院落、50个“旱改水”点位及淮口镇等11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棚户区212户、农村D级危房239户、农村困难群众土坯房3288户,启动公共租赁房建设312套,探索城乡一体的住房保障机制。今年,金堂再次启动老旧院落改造工程,结合“城中村”改造,进一步优化居民居住环境。
金堂着力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2012年,县城绿化总面积达到626.5公顷,比2010年增加62.11公顷,绿地率达35%。新增公园绿地42.13公顷,人均公园面积14.9平方米,位居成都市区县前列。其中,新建成开放的金山森林公园占地1200亩,位于县城黄金地段,为金堂增添了上千亩的城市“绿肺”。
金堂还建成城镇居民饮水供水工程21处,日供水规模6.6万吨,基本实现镇镇通自来水。21座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实现每个乡镇均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投入使用12个客运等级车站,县城区建成使用公交站台(点)85个,开设公交路线11条,解决百姓出行难。启动了县城“三馆一中心”建设,建成占地1757亩的国际铁人三项赛赛场。县城交通、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创新社会管理惠民举措深入人心
6月14日,47岁的唐元华来到金堂县政务服务中心缴纳养老保险,排队到缴费用了不到十分钟。“办事很快,服务人员态度也很好。”他满意地说,“不只是缴费,感觉我们县各方面都比以前好得多,办什么事都很方便。”
唐元华的话道出了金堂人的共同感受。为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头跑路的问题,金堂县率先在成都市三圈层完成6000余平方米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并实现镇(乡)村(社区)服务事项统一,优化了窗口行业服务环境。新的政务服务中心2011年投入使用,原县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公安户政、劳动保障、房产交易、婚姻登记、国税、地税等7个政务服务分中心整体进驻,集成行政审批、市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多项服务功能,变群众和企业“进百门办一事”为“进一门办百事”,切实为百姓提供了便利。
此外,金堂还在发展重点镇淮口镇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强化对园区企业的服务功能,同时方便周边9个乡镇群众办事;在距县城较远的竹篙镇也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变二十几万群众到县城办事为十几人到分中心服务,每年可为群众节约办事成本100万元以上。
为建立精细高效、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机制,金堂还于2012年6月全面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对县城建成区实现了数字化全覆盖。走进金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笔者看到,操作员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将城管监督员巡逻发现的问题,如占道停车、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按类派遣给相关责任单位,有关单位在限定时间内处置完毕,再由城管监督员核查。“该系统已对新县城6平方公里实现了覆盖,下一步将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该中心主任周勇进表示。
培育城市精神文明之花开遍金堂
在金堂,有位名叫王启蓉的乡村医生远近闻名——16年来她自掏腰包为贫困乡民治病,被誉为“成都最美乡村医生”。以王启蓉为代表的好人好事在金堂数不胜数。为弘扬文明新风,金堂结合“中国好人榜”评选,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荐“身边好人”100余人,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获“四川好人”荣誉称号。
金堂在全县打造32个标准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宣讲历史上及身边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在全县组织开展百姓故事会和道德讲堂活动600余场,形成了“听道德故事,做身边好人”的浓厚氛围。邀请“中国好人”王启蓉、易盛怀等先进人物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军营开展道德模范巡讲、巡演等宣教活动,发挥先进人物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金堂还结合“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等活动,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教育。拓展基层宣传阵地,依托宣传栏、楹联、标牌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基层道德讲堂,以故事详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加强志愿服务工作,金堂成立了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有效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全县建设标准化志愿服务站12个,组建文明交通、橙丝带等20余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00余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近8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
团县委副书记王椒心里有本资料簿,装着县里无数留守孩子的详细信息。“金堂是劳务输出大县,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2万余人,占成都留守儿童总数的40%多!”王椒介绍说,关爱留守儿童是金堂县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重点。该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在册青年志愿者4000余名,建立了农村集中居住区心理咨询室、关爱留守学生(儿童)之家等近百个活动阵地,并指派驻点志愿服务小分队,长期开展心理疏导、课业辅导和趣味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很多志愿者跟留守儿童自动结对进行帮扶。”
□刘淼淼 朱晓轩图片除署名外由金堂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金堂:本报讯(记者颜婧)7月8日-11日期间,因沱江水位暴涨,成都金堂县经历了三次洪峰考验。7月12日,该县邀请桥梁专业检测机构和桥梁专家,对全县16座涉洪桥梁(包括市政桥梁)进行了初步检查,下一步还将由专业机...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