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大遗址——人们通常把范围较大、有居民生活、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地下文物遗迹称为大遗址,因大遗址面积大,保护难度非常大。如今,大遗址主要受着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破坏。四川大遗址主要有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邓窑等。
□王域西 本报记者 刘莉
5月7日,一场针对宝墩遗址的保护工作推进会在成都新津县召开,当地决定成立县一级的巡查组,整合文物、公安等部门及遗址所在镇政府力量,形成长效保护机制。“过去的保护工作更多依赖于村、社区的普通干部,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当地政府官员说。
宝墩遗址的动态,或将是成都大遗址保护全面“升级”的新开端。5月1日,《成都市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大遗址保护的综合性管理办法,该办法将成都市24处35个遗址点列入名录。
专项立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大遗址保护的矛盾重重。
大遗址保护呼唤完善工作机制
“大遗址多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留下的遗迹,面积通常较大,一般在地下,保护难度较大。”成都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颜劲松表示,《文物保护法》没有明确提出大遗址这个概念,给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带来不少麻烦。
在位于成都市三圈层的新津县新平镇,当地文管所所长陈蕾指着眼前一大片农田告诉记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墩遗址就埋藏在下面。“距今约4500年,比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年代更久远。”陈蕾说,大遗址距地表约70到80公分,可以种庄稼,但不能挖鱼塘、盖房子。
不过,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忆,几乎每年都会有村民在大遗址范围内挖鱼塘、取土。“老百姓不理解,为什么自家的土地不可以自己做主。”
而金堂县淮口镇的怀安军遗址——宋代怀安军政府所在地,则因为地处人口密集的场镇,从2008年起连年进行保护性发掘,以配合当地的开发建设。记者获悉,这些建设项目多为住宅或商业开发项目以及产业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怀安军遗址四周都修筑了保护的围墙,并竖起了“考古现场 闲人免进”的警示标牌,不过周边商品房和厂房等建筑形成包围之势,怀安军遗址空间已显不足。“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工作体制和机制亟待完善。”颜劲松认为,这也是成都专门就大遗址制定专项管理办法的主要原因,“现在有了专项法规,明确了禁止行为和处罚标准,更具有操作性。”
资料显示,《成都大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名录一共收录了24处35个遗址点,涉及15个区(市)县,遗址总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其中,仅金沙遗址、邛窑遗址和王建墓三处大遗址保护规划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一些大遗址正在制定保护规划。
当下重点仍是“保护”为主
是最大程度地保留大遗址的原生态,还是人为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在文物保护业内,观念也各有不同。
有开发成功的先例——2007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建成,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王建墓博物馆即永陵博物馆也已是国家专题性博物馆,游客不断。
但颜劲松指出,金沙和王建墓模式不可简单复制,“许多大遗址地处郊县,没有金沙遗址独特的区位优势,不能急于求成。”他认为,对于成都大部分大遗址来说,当下的重点仍是“保护”,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待条件成熟之后再进行适度开发。
去年8月,金堂县率先于成都各区市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大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着手编制怀安军遗址保护规划。金堂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颖透露:“我们计划打造怀安军遗址公园,并做好遗址公园的周边环境提升打造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她表示,今后的怀安军遗址将融入淮口古镇风貌,和附近的云顶山遗址、瑞光塔等古迹形成互动。
新津县也邀请清华大学文化及遗产研究院为宝墩遗址作保护专项规划,随后在村民自愿原则下,启动“拆院并院”项目,对遗址保护区内的宝墩村和双石村进行了搬迁,共搬迁1492户,涉及3940人,投入资金约4亿人民币。“遗址内的瓦片房、竹林等川西特色景观将会保留,风貌不符且可能对遗址造成损害的房屋和其他建筑物则将拆除。”陈蕾说,还计划打造若干陈列馆,在一些重要的点位进行原址展示,与川西林盘风貌呼应,形成地方特色与古代文明兼有的旅游目的地,“若宝墩遗址得到妥善保护和开发,也能为失地农民创造工作机会,并助力当地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颜婧)7月5日,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在金堂县举行工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0个总投资30亿元、涉及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的项目落户,预计全面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逾82亿元,年上缴税利近...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