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你能想到通过气化发电,小小的秸秆就能满足全县工业生活用电所需吗?你能想到秸秆作为生物燃气不仅节约天然气、还能为企业赚钱吗?你能想到以秸秆为原料,可以制作出盘香、煤炭产品和可回收可降解一次性餐具吗?
各地的成功实践表明,秸秆综合利用率正在逐渐提高,开始产生效益。利用秸秆气化发电、利用秸秆生产燃气……在绵阳,这样的科技前景正在“上演”。
也因此,绵阳农民的秸秆不愁卖了。甚至,新型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让秸秆收购价水涨船高,让企业为收到足够量的秸秆而奔忙。
从令人头疼的秸秆焚烧,到可以综合利用的原材料,曾是废物的秸秆正一步步演绎着变废为宝的传奇,甚至更高端,更前沿。
气化发电
年消化秸秆10万吨
曾让人“头疼”的秸秆,在绵阳变得紧俏起来。
今年,有家做碳粉的企业收购秸秆开价300元/吨。而另一家发电企业预测,明年当地的秸秆收购价可能还要涨。
新型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让秸秆收购价水涨船高——在绵阳,一个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秸秆富氧气化发电系统已开发成熟,即将启动试点建设。
□本报记者 祖明远
让秸秆发电变得“有利可图”
在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有一座已运行10年的秸秆气化站,近年常有外国客人前来参观。“一般的秸秆气化站因生产工艺的问题产生的焦油含量较高,整体设备寿命不长,只能运行5年。”杨家气化站站长韩建海说。
但因为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富氧气化技术,杨家气化站不仅设备使用期更长,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燃烧效率。更值得一提的是,运行期间,气化站一直以0.4元/立方米的价格向近200户居民提供燃气,而当地天然气每立方米售价目前已达1.98元。
绵阳通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华峰介绍,以杨家气化站为试验基地,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研究开发出了一整套秸秆富氧气化发电技术——首先将秸秆气化,生成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继而通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
“这套技术最关键的一点是可以实现‘赢利\’。”王华峰特意强调了最后两个字。
原来,目前秸秆发电以直燃技术为主,由于转换效率较低,发电厂一般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而这项富氧气化技术则是较先进的清洁能源发电模式。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采用直燃发电,一吨生物质原料可发电700度,而采用富氧气化技术则可以达到1200-1300度。
虽然富氧气化发电设备造价稍高——装机容量为2.1万千瓦的发电厂造价为2.3亿元,比直燃发电厂高出约5000万元,但王华峰认为,就投资回报而言仍然是划算的。“这套技术还有额外的效应,因为只有让秸秆发电有利可图,才能真正解决秸秆的问题。”
大力支持生物质发电技术
目前,整套秸秆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即将启动试点建设,而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闻风而动,主动找上门来洽谈合作。
王华峰的案头,摆着一份来自巴基斯坦的申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在巴基斯坦实施一个生物质供热与发电项目,点名要求富氧气化技术。经过筛选,绵阳通美成为少数入围的企业之一。而泰国国家电力公司,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样机。该公司准备在森林地区建立200多个小型发电厂,迫切需要小型的以生物质为原料的成套发电设备。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仅以秸秆为例,如果在每个县城建立一个富氧气化发电厂,就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当地的秸秆问题,还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王华峰说。
鉴于此,绵阳市对生物质发电技术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绵阳市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已投入300万元,与通美公司合作,在今年6月份启动秸秆制粒厂建设。该厂可以将秸秆压缩为原自然堆积密度的八分之一大小,彻底解决秸秆储运、安全防火的难题。而下一步是在明年秋天前,完成首座生物质燃气联合循环发电厂的建设,届时每年可消化10万吨秸秆,产生的电能足够一个县城的生活和工业所需。
在王华峰的计划里,这座发电厂将成为绵阳秸秆发电的样本。
做好“堵”的功夫,在“疏”上找出路
金堂秸秆“零焚烧”
秸秆还田
(机械粉碎、堆沤、走道式)
用作食用菌基料制作有机碳
本报讯(记者 颜婧)成都各区(市)县中,每年产生秸秆最多的地方之一在金堂。该县常年种植水稻、小麦等粮油作物总面积约82万亩,其中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面积占50%。5月23日,记者从金堂县获悉,截至目前,全县秸秆“零焚烧”,对秸秆的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8万余亩,占小春作物总面积的95%。预计到本月底,秸秆综合利用的面积还将进一步增加。
作为成都远郊丘区的农业大县和四川省粮食生产大县,金堂秸秆产生面积大,禁烧压力随之加大。当地通过对禁烧宣传的全覆盖,做好“堵”的功夫,更在“疏”上找出路,探索出秸秆还田(机械粉碎、堆沤、走道式)、用作食用菌基料、制作有机碳等三种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该县赵家镇成为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的示范点。据金堂县农发局副局长吴飞介绍,赵家镇是食用菌生产大镇,有食用菌产业园2000亩,“每年需要食用菌基料6万吨,基料哪里来?秸秆就是好东西。”
在赵家镇的不少食用菌产业园内,随处可以看到高高堆放着的秸秆。镇长沈玉秀告诉记者,秸秆首先可以成为食用菌的培养“饲料”,用完后,它形成的一种菌丝体,还能制成菌体蛋白饲料,喂养家畜,“形成‘秸秆→蘑菇→饲料→回田”的多级利用和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在金堂县一主推新能源产品的公司里,记者同样发现秸秆的踪影。原来,将秸秆、木屑和菌渣以5:4:1的比例配搭后,通过高温高压成型,可制造成有机碳,高效燃烧。目前,该公司的有机碳年产量达到4000吨,产值1600万元。“为了提高公司的积极性,今年镇上还以每亩40元的补助标准,补贴相关公司在当地收运10000亩秸秆的运输费。”
秸秆变燃气
企业的省钱“小窍门”
5月23日,江油市长祥特殊钢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已经满轴运转了多天的生物质燃气发生炉正在“休假”。“今年首次使用,里面有些部件还不能耐连续的高温,生产几天后就要停一停。”长祥特钢总经理邓吉宁特意解释。
这两台生物质燃气发生炉,让长祥在车间里实现“变废为宝”。今年开始,江油首次在钢铁锻造厂里试点,用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燃气,以代替天然气。在“秸秆禁烧”的关键时期,这一尝试不仅实现了秸秆的转化利用,更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报记者 吴璟
生产成本每天省1.3万
“这是我们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研发的,包含了十几个专利呢。”在邓吉宁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车间,远远就看见两台崭新的机械。“用传送带把秸秆碎末送进两个大炉进行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燃气经除尘净化后,被压缩输送到储气罐,施压送进锻造车间,代替天然气做燃料。”
在邓吉宁算来,这是一笔很合算的账:一方面,除了往传送带上添原料外,其他环节都是自动化控制,不需要实时监控,并不多费人力;另一方面,单个发生炉每天满轴生产,可以产5万立方米左右的燃气,相当于8300立方米天然气。“这两台发生炉,可以每天省4万多的天然气购买费。扣除生产成本,还能省1.3万元左右。”
同时,燃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少“废料”,如焦油、钾肥等,均能“二次利用”。不久前,长祥特钢已经确定了一家钾肥经销商,每吨钾肥可以卖到800元左右。
目前,天然气仍然是特钢生产成本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既然生物燃气不仅节约成本、还能赚钱,为何不将生产规模扩大一点?邓吉宁无奈:“关键是秸秆等原材料的供应不能保证。”
秸秆收购量还远远不够
在燃气生产车间旁边,记者看到三个总面积约5千平方米的仓库,里面满当当地堆放着秸秆和木料碎末。“不要看到堆满了,其实禁不住用。”生物质燃气发生炉的工程师王富程说。
在王富程的工作本上,记录着一组数据:一公斤原料可产出1.4立方米燃气,单个发生炉每天需要近35吨的原料。“说实话,这里面的秸秆量只有30%,其余的是木材加工厂的边角料,还有一些其他的可燃物质。”
据王富程介绍,今年4月,生物质燃气发生炉正式投产,公司也大规模向外收购秸秆,可贩子送上门的秸秆却“价值不菲”,每吨均价300元,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50元。“为了控制成本,我们也不能多买。”
这也是生物质燃气发生炉经常“休假”的另一个原因。据统计,截至目前,长祥特钢收购的秸秆量仅有近百吨。“如果向中间商直接购买,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一些补贴。”邓吉宁说,另一种设想就是,能否与当地政府共同合作,在各个乡镇设立秸秆收购点,直接向村民收购秸秆,以便节省运输费和人力。
按照邓吉宁的计算,如果要满足整个工厂生产的燃料需求,必须有20台发生炉同时产气。“这个是我们近五年的奋斗目标,但原料供应必须充足。”而规模扩大到50台发生炉,他还打算将尝试生物质制气和发电同时进行。到那时,秸秆发电又将是工厂省钱的另一个“小窍门”。
他山之石
小秸秆带来大效益
山东省邹平县位于鲁北地区,秸秆资源丰富,当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秸秆深加工,生产一次性餐具及种植蘑菇食用菌等,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乡镇企业,并带动广大农户加入其中,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让“小秸秆”带来了“大效益”。
产业联盟如何“联”起来?
□本报记者 邹俊川
5月17日,绵阳市工业强市暨创新创业大会上,绵阳提出,要努力走在全省新一轮发展的前列,在“次级突破”中一马当先、率先突破。要实现在这一目标,路径何在?在做大工业存量的同时,绵阳将目光瞄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年,绵阳成立了智能电视产业联盟、空管系统产业联盟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联盟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今年,绵阳还将新建“保和富山节能环保”、“东材改性材料”等3个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产业联盟的成立,将产业链上的企业更紧密地联起来。
搭建平台捆绑求发展
2012年,绵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亿元。但工业存量比重仍然偏大,增量明显不足。如何将中国科技城富集的科技资源释放出来,成为扩充工业增量的关键。
在“十二五”规划中,绵阳将目光瞄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蓝图绘就,但从何突破?“绵阳科技型企业众多,大家都很重视自主创新,但创新能力弱、技术标准低、产业链不配套等现实因素‘捆\’住了他们的手脚。”绵阳经信委副主任廖昭宏表示,产业联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2012年7月,26家成员单位联合成立了四川智能电视产业联盟,其中既有长虹这样的家电龙头,也有电信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更有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联盟秘书长、长虹公司副总工程师阳丹表示,智能电视已打破了传统家电、IT企业的界限,联盟的成立,正是要“围绕智能终端、应用与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三个环节重点突破,打造四川智能电视产业生态链”。
2012年,绵阳成立了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今年,绵阳还将新建“保和富山节能环保”、“东材改性材料”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使产业集中、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利益连接让会员“协同发展”
联盟成立起来了,怎样把联盟内的企业“捆”在一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廖昭宏说。
今年2月16日,绵阳电子浆料产业联盟成立。在联盟推动下,一条“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形成。四川虹欧所需的3种浆料不再依赖进口,搭建了海天实业总公司电子浆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安县银河建化、北川天讯新材料的关联产品实现了规模化。同时,依托绵阳虹福科技公司,PDP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料得以资源化回收。
一个专业配套协作的现代产业分工体系建立起来,随之而来的利益纽带,也让联盟这个以契约维系的非实体组织有了协同发展的基础。而联盟成员的抱团发展,也让绵阳产业有了更大的集聚效应和更强的竞争实力。
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绵阳打算建立以铜为主导产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预计在一年后联盟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税收3亿,利润3亿,带动大批上下游企业;而四川空管产业联盟的成立,则为打破国内民航空管系统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提供更多可能。
九洲集团董事长张正贵透露,绵阳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选址,争取产业园尽早落地,争取用3-5年时间,在四川打造一个百亿级的产业联盟,使四川成为全国智能空管产业的重要基地。
借力产业链,中小企业“活得更滋润”
以产业联盟为平台,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重点创新产品脱颖而出。
绵阳奇石缘科技有限公司加入绵阳新华内燃机电喷发动机管理系统产业联盟后,该公司生产的爆震传感器被理事长单位选用,“在新华内燃机电喷发动机生产线建成后,公司产值将实现2.6亿元。”公司总经理汤世友激动地说。
2012年,该联盟生产的A系列车用汽油发动机达到10万台,产值12亿元,其中联盟成员单位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亿元,占比达到50%。
虽然创新性产业联盟已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但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大部分产业联盟层次不高,很多联盟靠行政力量“撮合”,成员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够健全。实际运行中,理事长单位除要分享产业发展信息、规划联盟企业生产方向外,还要免费提供实验平台,这客观上增加了理事长单位的成本。
尽管绵阳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但相比庞大的产业体量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廖昭宏建议,全省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的扶持,“支持了产业联盟,就是在培育一条产业链。”
绵阳一家企业采用秸秆生产卫生盘香、煤炭用品。该企业每天收购秸秆付给农民的费用达到30多万元,企业经过加工粉末化、碳化等综合处理环节后,生产出卫生盘香、煤炭等用品远销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地。
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新闻推荐
见证第三届四川省级文明城市评选城市名片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与川东丘陵接壤带,面积1156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和2个省级工业开发区,总人口89万。近年来,金堂县委、县政府着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现代农...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