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学新舞蹈,哪里请老师呢?”曾经困惑郫县市民杨芳舟的问题,如今一台机器就能搞定。杨芳舟告诉记者,有了社区文化站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终端设备,文化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在家门口就能‘触摸文化\’,太方便了。”而不仅杨芳舟,数字化正让更多的文化生活进入百姓家庭。
一点通:学舞蹈动动手
3月6日,记者来到郫县三道堰镇综合文化站,体验了一把杨芳舟口中的“触摸文化”,尝试了便捷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
在一个类似于电脑触摸屏的演示机前,记者先把二代身份证置于机器上相应的证件扫描区。很快,信息核实后,市民学习、民生服务、图书借阅、监督考核、信息查询等子项目立刻在服务界面上一一显示。记者点击进入市民学习栏目,舞蹈培训学习视频等资料琳琅满目,文化站的服务内容几乎都网罗其中。
看见记者操作,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走过来讲解:“只需要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广场舞的视频就能出现在眼前。如果想了解郫县其他文化站的活动,也能通过屏幕选择相应信息。”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很快熟悉了操作流程,这周有什么培训很快通过仪器调出了信息。工作人员笑着说:“操作不难,我们社区很多原本对电脑操作不熟的人现在都已能轻松在这台机器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文化资料。”
此外,记者还发现,机器里除了文化服务信息,百姓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公共文化资源,在此缴纳社保、发布求职及用工信息。
延伸阅读
成都郫县从2011年12月开始尝试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数字化全覆盖,今年1月起,成都在各区(市)县和市直属文化单位全面启动该系统建设,将于2014年6月30日之前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12月30日前,将在各区(市)县完成对辖区村(社区)的系统覆盖建设工作,形成覆盖城乡的“成都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网络体系。
自助读:街头手机都是图书馆
可以近距离“触摸文化”的不止杨芳舟,成都各区县街头的自助图书馆也很潮。不久,成都百姓还可以通过手机走进图书馆。
3月7日,记者在双流县采访时,巧遇市民李明华前来自助图书馆办理借阅。只见他在机器前输入了读者证号、密码及书架号后,不过30秒的时间,便轻松地拿到了《檀香刑》。“每台设备可以容纳450本书。”双流图书馆负责人介绍,借书机投入使用1年来,设在各街区的24台自助图书馆设备平均每台每天借书量约在100本左右,还书量则超过120本。
成都图书馆馆长胡建强向记者介绍,现在,读者已可利用成都数字图书馆账号,查阅成图数字资源。“但这只是其数字图书馆中心平台辐射到全市20个区市县的第一步,今后,住在金堂县、蒲江县的读者也能够在家享受到成都图书馆提供的7000多万篇数字资源。”而到了“十二五”末期,全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将实现联网,成都读者只需凭借一个免费账号,就能足不出户地免费畅游全国数字图书馆。
延伸阅读
2004年就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的成都市图书馆,目前已进行硬件设备的扩容升级建设。今年4月,将与四川省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成都图书馆还根据年轻人偏爱“移动阅读”的需求打造了“手机图书馆”,读者只需通过手机,便可了解成都市图书馆的近期讲座安排以及新书信息。
2013年目标
436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4个文化馆、168个图书馆及91个博物纪念馆和美术馆。
完成120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专用设备配送工作。
建成400个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
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配置文体设施100套。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李思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颜婧)作为成都市的“菜篮子”和“果园子”,4月11日起,金堂县在全县范围展开农药兽药饲料专项整治,以进一步净化供给市场的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提高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农药、...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