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公益慈善事业在国家、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和鼓励下,有效统筹起来自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基金会、社会组织、企业、高校以及志愿者等的公益慈善资源,凝聚起强大合力,投入到特殊救助、扶贫帮困、乡村振兴、社区营造等各个领域,逐步塑造并擦亮了成都“友善之城·尚善之都”的公益慈善品牌,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注入了活力。
大手牵小手
齐手共建国际化城市
今年6月,成都被列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得知这一消息的热心市民翟杰很快就改编出《生僻字——垃圾分类版》,并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我希望用自己的公益行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翟杰谈论起自己的创作初衷时诚恳地说。
在垃圾分类的试点中,不仅有公益歌曲的传唱,还有市民纷纷维护城市环境的实际行动。青羊区太升路街道升平社区“童子街庭苑”早在去年12月就已经开始推行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只需要将家中的各类垃圾进行分拣,再投放到院落垃圾分类设备对应的垃圾筐里,设备就能进行称重,并计算出所投放垃圾的价值和对应积分。积分可以以现金形式实时返还至居民手机微信账户中,所得资金不仅可提现,还可在该垃圾分类装置APP网上商城中购买商品。目前,“源头减量、互联网+智能生活垃圾分类”的模式已经成为了院落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院落居民也成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者。“现在院落、楼道环境都变好了,孩子们也学会了垃圾分类,他们还说会将垃圾分类的好处告诉给同学们。”居民雷婆婆说,希望大家共同传递垃圾分类理念,以公益之心解决院落中的更多环境问题。
强化专业公益慈善人才培育
提升公益慈善机构治理能力
社会组织是公益慈善的重要部分,而专业人才则是支撑社会组织有效开展公益慈善行动的重要保障。当前成都的公益慈善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综合管理能力人才缺乏、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现象较为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成都市慈善总会持续推进成都公益慈善综合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展,逐步丰富了成都公益慈善的梯队人才库。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作为成都公益慈善综合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基地,长期以来致力于通过强化专业培训,挖掘从业人员的内在潜力,帮助他们完成从专业人才到管理人才的强化升级,着力解决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培养出一批精英人才,助推成都公益慈善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结合学员们的实际发展诉求和成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趋势,我们划分出不同的培训阶段,针对性地在每个阶段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训以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过系统的能力培育,学员在团队管理、关系处理、职业定位及规划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这些学员将成为成都公益慈善领域的优秀管理和督导人才,也将成为成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推动者。
从受助者到帮扶者
公益慈善让困难群体呈现新面貌
今年29岁的段刚是简阳市平泉镇荷桥村6组居民,自小确诊患有血友病,严重的病情和高昂的医药费,让本来就不富裕的一家笼罩在一层厚厚的阴霾中。“初中辍学后,就开始在家学养鸡,到现在快十年了。”段刚说,最近几年他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原来荷桥村是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底实现“村摘帽、户脱贫”,其中段刚的家庭正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帮扶对象。在城乡社区互助联盟项目中,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帮助段刚扩大了销售渠道,城市社区的居民能够直接向段刚进行订购。“养殖规模扩大了不少,根本不愁销路。”段刚说,因为销路好,每年能增加好几万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段刚也在经历着由“受助者”到“帮扶者”的转变。为了解决养殖规模扩大,人手不足的问题,段刚还雇用了当地的两名五保农户。“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帮助他人,让我觉得很有意义。”段刚充满信心地说,如果条件合适,明年他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无独有偶,同样在荷桥村还有一位叫赵国富的老人,几年前被确诊患有癌症,但重症并没有击垮这位老人的信心,他婉拒了爱心人士的捐款,回到家里开始一边治病一边养羊。在公益人士的帮助下,扩大了销售渠道,他的养殖规模也在扩大。
成都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益慈善的力量,不仅仅是让关爱不断延续,还要让“受助者”成为“帮扶者”,成为成都打造国际化城市,建设优质营商环境的坚实根基。公益慈善就是要让一批爱心人士感染到更多的人,再共同去做一件事,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让生活更美好。刘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平)记者10月21日从省水利厅获悉,全国农业节水领域的最高奖项、两年一度的“大禹杯”农业节水科技奖评选...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