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资料图)
张大千为郭小庄主演剧题签 (罗宗良 供图)
张大千与夫人徐雯波在台湾云河大厦饰演京剧《春香闹子》剧照 (罗宗良 供图)
近来,内江市掀起戏剧热。先是内江市川剧团时隔三十年再招收学生,并于近日开始上课,又有大型文化传承体验类节目《中国有川剧》在内江海选,吸引抖音川剧网红达人、民间高手纷纷报名参与。今年8月底,川南第十九届京剧爱好者联谊会在内江举行,吸引上千人参与。
内江戏剧艺术历史悠久,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农民工人,都对戏剧有着深深的热爱之情。国画大师张大千也十分喜爱戏剧艺术,不论京剧、川剧、秦腔,还是京韵大鼓、四川清音,他都“懂得起”。
◇全媒体记者李静
为看戏典当新衣服
“张大千热爱川剧,与他少年时期成长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曾任张大千纪念馆多年馆长的罗宗良说。
罗宗良是张大千研究中心主任,他从1992年开始搜集整理和张大千有关的历史资料,今年初在“大千讲坛”做了题为《张大千生平与艺术》的讲座。提及张大千与戏剧的缘分,他滔滔不绝。
罗宗良介绍,内江戏剧发展较早,自唐宋以来,各地宗教活动频繁,促进了地方戏曲的发展。一般寺庙皆有专供演戏的‘万年台子\’,至20世纪80年代,仅资中一县,尚存‘万年台子\’48座,其中23座还可供演出。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内江地区为川剧资阳河流派的首要地区。其戏班之多堪称历史之最,有资阳县全竺班、简阳县昆玉班、安岳宾乐班、隆昌天乐班、资中玉华班、内江金泰班、同兴班等。另据《内江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县内专业戏班有20余个,业余玩友组织30余个。在县城和场镇及神庙、会馆建有戏台,全县有演出场所百余处。演出根据需要的不同,又分为庙会戏、堂会戏、帮会戏、“端公戏”等。班社林立,“玩友”颇多,也促使四川各地著名川戏艺员纷纷来本地区献艺传艺,戏曲在内江十分繁荣,可谓名伶荟萃,声震全川。
“戏曲涉及内容不仅包含民俗学学科的内涵,还包含了古典文学学科的戏剧学、音乐学、历史学等知识,成为了张大千少年时代又一精神食粮。”罗宗良说,张大千认为看戏、听戏除了消遣,对自己的书画艺术亦大有裨益,能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借鉴和启迪。因而张大千常常一个人到街上去看戏,从戏剧艺术中汲取营养。
张大千对戏剧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曾为看戏而当掉新衣服。他青年时期在上海,某日穿了一件新做的马褂上街,忽见街上贴着汪笑侬上演的《马劈三关》的戏,他急于想看,又苦于袋中无钱,便脱下新马褂到当铺,押得二元钱赶去买票,匆忙间竟将当票失落。观戏归来,仍称值得,足见他青年时戏瘾之大。
正因为对戏剧的痴迷,张大千才与贾培芝、周企何、陈书舫等成为了好友,而张大千与这些名角的相识经历,则更加有趣。
四十余次赠画名丑周企何
“家乡大变样,旧貌换新装,当年猪屎巷,而今新楼房。当年的烂泥凼,而今大广场……餐厅麻辣烫,一路火锅香。川剧园、大剧场。折子戏,票卖光……有个演员叫周企何,演的是《迎贤店》里的老板娘。”这是川剧《张大千》(由邱笑秋编剧、导演)里的台词,台词里提到的周企何,便是张大千的川剧演员老友。
1939年冬,经蜀艺社友人引荐,川剧名丑周企何与张大千结识,很快成为至交。张大千赠周企何山水单条《渔归图》,后又在著名书画家冯灌父为周企何所作山水画册上题笔:“画家当以天地为师,不可拘泥一格,所谓造化在手。灌父为企何作此册子,一洗百年旧习,尚令观者愕然而惊,莞尔而笑,颠倒众生,游戏神通,莫测所由,岂非造化在手耶?”
后来,张大千观川剧《幽闺记》中一折《请医》时,对周企何的精湛技艺极为赞赏,不时掀髯大笑,见周企何手中的扇子十分破旧,第二天便请人邀周企何来家,赠他一尺八寸长的湘妃竹骨精致大折扇,扇面上绘画《朱荷》,并题诗以赞:“戏画周企何,人说严谷老。左手挟药箱,招牌是益好。本欲移赠君,又恐被君恼。企何持归去,永以为家宝。”
周企何得此扇后,欢喜不尽,珍爱异常,演出时却仍然拿着破扇上场。张大千见此情景,心生诧异,便当面询问原因。周企何回答说:“我以为家宝,舍不得用耳!”二人对视哈哈大笑。
张大千认为周企何为人诚实,诙谐幽默,多次观看周企何的演出,并当场画扇相赠。
周企何的妻子筱鹤卿也是一名川剧演员,且是川剧坤伶中的佼佼者,原名钟丽慧,擅演《孟姜女》《小放牛》《浣花夫人》《吊翠下书》《穆桂英打雁》《花田写扇》等剧。
1944年,周企何与筱鹤卿合演川剧《画梅花》。张大千见其道具梅花图太简陋,遂临明画家董其昌《梅花图》赠之。周企何逢演出,必将这幅《梅花图》携至舞台,一时戏迷、画迷争相目睹。不久,重庆川剧名丑李文杰来蓉,“见图不舍,遂‘豪夺\’之。”
1945年2月上旬,张大千作画馈赠朋友祝贺新春。张大千为周企何作大幅山水画《峨眉山全景》。该图气势雄伟,于千山万壑之中,金顶、千佛顶、万佛顶、金刚台等佳境胜地赫然在目,山石寺庙皆用金粉勾勒,雍容华贵。张大千精裱该图后送周企何,题“五岳归来咨坐卧,忽惊神秀在西方”诗句,落款:“岁在甲申,画示企何仁弟,乙酉开岁大吉。”周企何得此精品,反复欣赏,说道:“张先生胸藏沟壑,厚积薄发,得此益品,受用无穷!”
如此往来数年间,张大千前后赠周企何的扇画、条幅、横披、楹联等不下四十余件,其中不少为精品。
结交多位戏剧名家
除了与周企何私交甚笃,张大千与不少戏剧界名家都建立了深厚友谊。
据说,张大千刚刚住在成都时,终日埋头作画,不喜娱乐。有朋友劝他休息时去看看川戏,并推荐正生泰斗贾培芝唱的戏。经再三劝说,张大千答应去看一次。谁知张大千一看贾培芝的戏,竟被川剧迷住了,回到寓所,对贾培芝赞赏不绝,当即从柜中取出一把宣纸折扇,挥毫作画,又在扇的另一面题写“艺术”二字,并称“古今皆不易得,惟贾培芝先生可以当耳”。第二天,他亲自将此扇送去,从此与贾培芝结下深厚友情,并成为戏园里的常客。
1941 年4月7日,筱鹤卿邀名旦陈书舫去看望张大千,张大千乘兴给陈书舫画了一幅小像。资料记载当时情景:张大千以柔和流畅的线条,淡淡勾勒,寥寥几笔,便成功地描绘出陈书舫16岁时的俊美形象,并在该画左下角落款:“辛巳三月十一日,书舫过我寓斋,戏为写影博笑。大千居士爰。” 自此,两人成为好友。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上妆后的脸谱及身段则被张大千认为“浑身都是画稿子”。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时,张大千和梅兰芳是相互欣赏的好友,梅兰芳曾请教张大千教他如何画美人,张大千当即回答:“你自己就是一个最标准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戏台上的各种样子画下来就行了,千万不用再参照别的样子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家人设宴为他饯行,邀请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
1948年,张大千离别故土,先侨居巴西,然后到美国,后来回到祖国宝岛台湾,在台北市摩耶精舍安家。远隔千山万水,犹不忘乡音乡情。
据陈国福《张大千挽筱鹤卿》一文记载:1960年,张大千看了日本影星山口淑子(李香兰)主演的影片《白蛇传》,感慨之余,重绘筱鹤卿像,题曰:“因忆在成都时,与(叶)浅予、(杨)孝慈、(高)岭梅同观川剧筱鹤卿演《断桥相会》,岭梅为之摄影,浅予与余并为之写生,前尘影事,遂如隔世,朋辈星散,鹤卿埋玉十二年矣!以此画寄(香港)岭梅,能无慨然?”
1963年5月,张大千在香港与女儿团聚,受朋友邀请,京剧名伶孟小冬在朋友宅邸为张大千清唱《一捧雪》选段,之后孟小冬又特别灌封录音带赠送给张大千。
周企何观《张大千》热泪盈眶
内江市八十多岁的文史爱好者王德润在《张大千与川剧演员的深厚情谊》一文中,记载了张大千好友回忆大千先生的故事:1982年,周企何在香港演出,想到张大千爱听川剧,便将新录制的几卷录音磁带,托人从香港辗转送给张大千。大千先生听到乡音川剧,怀念故乡老友,很快便回赠一幅中国画特以致谢。当时,周企何听说张大千正以祖国名山大川为题材,挥毫书写长卷,十分高兴,可惜张大千画未竟,在台北就与世长辞了。周企何惊闻噩耗,不禁老泪纵横,哀念不已。
1984年 ,由张大千家乡——内江市川剧团新创作排演的现代川剧《张大千》(由邱笑秋编剧、导演),应四川省诗书画院之邀,赴蓉汇报演出,王德润随团至锦江剧场。王德润深知周企何是张大千的好朋友。当天,便托内江市川剧团演员童刈秋(周企何的学生)送几张票,请周企何来剧场看川剧《张大千》。开演前,王德润在舞台右侧的耳幕缝里,窥见三排正中周企何同他女儿、女婿(周企何的女婿系张大千之孙)坐在观众席上了。
大幕启后 ,周企何看得十分专注,看到台上展现的张大千辗转巴西、美国等地,晚年常怀思归之情时,周企何不禁热泪盈眶。剧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张根发(内江人,曾在美经营过餐饮业)不远万里,到台北探望八叔张大千,谈到四川内江的变化时唱道:“家乡大变样,旧貌换新装,当年猪屎巷,而今新楼房。当年的烂泥凼,而今大广场……餐厅麻辣烫,一路火锅香。川剧园、大剧场。折子戏,票卖光……有个演员叫周企何,演的是《迎贤店》里的老板娘。”剧中的张大千还说:“周企何,那是我的老朋友嘛!”这时,周企何激动异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引得前后左右的观众都一齐注视着周企何,他简直忘掉了自己是在剧场,高声慨叹:“今晚我见到了我的老朋友了。”(王德润见此情景非常有趣,将此写成了一篇文艺短稿,寄往北京《戏剧电影报》,很快就在1984年49期上刊载了)。
演出结束后,周企何感动地说:“我与张大千先生自分别后,直到他在台北逝世,一直未能相见,可是,我今晚在成都的舞台上见到了他,我太高兴了。倘若真有灵魂,大千先生在九泉也会感谢你们(剧组人员)的!”
如今,张大千已诞生近120周年,内江的戏剧艺术经历了由盛转衰、由衰入盛的过程。令人欣喜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内江戏剧艺术又重现辉煌。每月各县(市)区演出的“月月唱大戏”人气爆满;曾经出现青黄不接的情景渐渐好转,新招收的年轻学生表现突出;戏剧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乡镇等活动蓬勃开展,新创作的《晚霞》《高腔》等经典川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受到市民追捧。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甜城大地上,戏剧艺术有了创新性发展。目前,内江市戏剧工作者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讲述崭新的舞台故事,这应该能告慰张大千的一片梨园深情吧!
新闻推荐
曾指挥击落日本“轰炸机之王”成都抗战老兵刘景轼百岁寿辰 樊建川、魏明伦等到场贺寿
曾指挥击落日本“轰炸机之王”樊建川、魏明伦等到场贺寿魏明伦与刘景轼老人合影。刘景轼当年戎装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