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成都市 > 简阳新闻 > 正文

龙泉山上天落石 北周丰碑的历史书写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07-12 04:22   https://www.yybnet.net/

北周文王碑。

黔南王凤翥汤于清道光清和月题写了“摇青耸翠”。

天落石全貌。

简州知州朱孝纯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题写了《雨中游灵泉投诗潭中》。

唐代大佛。马恒健文/图壹 长亭古道

驾车从成都市区沿老成渝公路穿过山泉铺后,公路右侧一条湮没在果树林里的石板道,通往一公里外的大佛寺。北周文王碑便坐落在大佛寺后面的“天落石”上。

这条宽一米多的石板道,是自汉代起便已开辟的蜀郡通往巴郡的驿道,史称“东大路”。道上的石板零零落落且时有时无,和坡下的老成渝公路及稍远处的成渝高速公路相比,它已是风烛残年、命悬一线。

遥想当年,这东大路上十里一铺、三十里一驿。由于大佛寺距山泉铺不远且坐落在东大路旁,因此在这一段驿道上,幺店子一家挨一家,坐轿的、骑马的、挑担背篓的,都要停下来歇口气、喝碗茶。官差秀才们,则到大佛寺烧炷香,瞻仰路边那“天落石”上的北周文王碑;贩夫走卒们,则在清爽的山风吹拂下,欣赏龙泉山的湖光山色。

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载:(东大路走向是)成都至简州(今简阳)120里,简州至资阳75里,资阳至资州(今资中)144里……璧山至重庆100里。合计840华里。东大路是连接成渝两地最为近便的官道。

因此,在与东大路或交叉、重合,但始终基本并行的老成渝公路沿线,当年的建制形成当今的地名,如串心店、大面铺、山泉铺、双石铺等。1933年成渝公路建成通车后,饱经沧桑的东大路从此夕阳西下,渐渐隐于荒草荆棘之中,仅成为通村连户的乡道。被历史的车轮打磨得发亮的石板,曾经泛着幽邃的文明之光,自此陆续沦为农家的屋基、猪槽。贰 盛唐石佛

沿这段残存的东大路步行近半小时,一座既似庙宇又似民居的大院呈现眼前。东大路从院墙墙脚继续延伸,而我的目的地,正是这座六门双开、门上镂有菱花的悬山式建筑。它的名称是“龙泉山石刻陈列馆”,也就是当地人称的大佛寺。

接待我的是陈列馆的看守人肖大爷的妻子。她带着我们走进正对大门的供奉着一尊石佛的正殿。

正殿的内壁不是砖墙,而是一堵岩石,名为“丈六弥勒佛”的大佛,便是在这堵岩石上雕凿而成。这尊大佛高4.24米,刻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比著名的乐山大佛还早。大佛寺由此得名,大佛村也由此得名。大佛虽已逾千年高龄,仍端坐如常,仪态雍容,颇有大唐盛世气象。遗憾的是,佛像面部遭到破坏,鼻子被毁。

大佛寺的修建,显然是为了保护这尊雕凿于岩壁、露于荒野的佛像,同时也是方便善男信女们全天候烧香还愿。大佛寺始建时间不详,现存的建筑是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重修,基本上为木质结构。大殿的三对石柱上,分别刻有三副楹联,或颇有机趣,或蕴含哲理,或宣扬佛法。佛像上方近房梁处,则是书有“天中天”三个大字的匾额。

这尊唐代的大佛,论资历,不比仅数公里外的石经寺浅。但石经寺香火旺盛,这里却人迹寥寥。看来,世间万物,离不开机遇。叁 北周丰碑

穿过“天中天”大殿右侧的小木门,一面高近10米、宽10多米的岩壁,蓦然展现眼前。这便是当地人称的“天落石”。因大佛村方圆数公里范围内,绝无如此坚硬、如此硕大的石块,人们便传说是天上掉下来的。北周文王碑,便雕凿于“天落石”上。

北周文王碑诞生于一次改朝换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南北朝时期的公元553年,在成都称帝的武陵王肖纪,出兵攻打发生内乱的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梁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陕西建立政权的西魏的权臣宇文泰,趁机命大将军尉迟炯率军分六路攻入四川,围成都五十余天后,成都投降。

史学界对此有比较一致的观点:此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巴蜀以外的政权吞并巴蜀最为顺利的一场战争。由于这样的胜利如此辉煌,尉迟炯手下的骁将强独乐当上了天府之国的高官。

三年后,宇文泰染疾身亡。又过了一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篡夺西魏政权,建立了北周,便恭敬地追认父亲为文王。当时驻防武康郡(今简阳)的车骑大将军强独乐等11位将领,为歌颂他们英明的最高统帅宇文泰的功德,在“天落石”刻下此碑,此碑故称北周文王碑。

北周文王碑高2.24米,宽1.25米,碑首刻朱雀及浮雕小佛像4个。碑额楷书阳刻“北周文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碑文为楷书阴刻,共1400余字,内容为追叙宇文泰的丰功伟绩,其溢美之辞无不用其极,如“非竹帛无以褒其训,非金石无以铭其德”等等。

伫立碑前,在人们眼里较为模糊的南北朝历史画卷,渐渐地清晰起来。碑文对最终南平江汉、西克巴蜀、北控大漠的一代雄杰宇文泰的多次军事行动,以及执政前后对各地叛乱的镇压,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叙。正如史学家所说,它既可补《周书》之不足,还可校正《资治通鉴》中有关年代和地域之误,是研究南北朝政治、军事、经济、书法、雕刻艺术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肆 独特书法

北周文王碑由于岩石石质坚硬,且后人又倚石搭建房廊为其遮风避雨,因此碑上的文字并未因年代久远而漫漶。尤其是阳刻碑额全文(共56字)字字清晰可辨,这就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特别是书法史提供了实证。

南北朝时期,适逢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时期。由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仍带有隶书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风格质朴方严,适合书于大场合,如榜匾、碑铭等,这就是所称的魏碑;南派书法则在隶书基础上有较大变化,笔法疏放妍妙,风格蕴藉温婉,适合书于尺牍和画作题款。

北周文王碑字体风格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在由隶到楷的历史大背景下,其字体亦隶亦楷,是变迁过程的真实反映。其书风虽北方味更重一些,倾向魏碑体,但也看得出其已受南方书风影响,接近我们如今熟悉的正楷。

这正如书法界对其的一致评价:其书风可从多角度启迪后习者,或参以篆隶,或参以行草,皆可化出一片生机。它对研究中华民族书体的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正因为如此,早在1961年,北周文王碑便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与北周文王碑一同幸存于“天落石”上的题刻造像,还有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的三教道场碑、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崇宁进士宋京诗碑及其他造像50余龛,计160余尊。

历代的墨客骚人、名流雅士路过东大路旁的“天落石”,抚今追昔,都不禁诗兴大发,纷纷留下手迹心声。“天落石”正面写不下了,便在侧面继续。简州知州朱孝纯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题写了《雨中游灵泉投诗潭中》,黔南王凤翥汤于清道光清和月题写了“摇青耸翠”四字……“天落石”浓缩了中国文化艺术,犹如一座天然的微型历史博物馆。

新闻推荐

简阳市启动非煤矿山企业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

本报讯(记者李颖)昨日,记者从简阳市获悉,针对今年四川大面积雨水多的情况,该市安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于近日...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龙泉山上天落石 北周丰碑的历史书写)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