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自然灾害,谁会负责你的安全?救援物资最快将在什么时候能到达?这两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市民的心中疑惑。近日,市民政局发布《“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成都市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总体方案,《规划》中解答了上述问题。
抗御灾害
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内,城市综合承灾能力将显著增强,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灾害能力。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为达到上述要求,成都市将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地质灾害、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避难场所。
据悉,中心城区的府河、江安河、清水河流域河道堤防综合整治、河道加固堤防、闸坝建设、河道生态治理及重点乡镇防洪、排涝工程等将在计划期内完成。
成都商报记者在《规划》中发现,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也被纳入推进工作。其中,岷江、沱江、锦江等26条河道堤防综合治理工作成为重点,江安河、清水河、南河河道分洪工程和简阳市城区防洪及生态湿地走廊工程将继续推进。
森林火灾抗御方面,成都将推进龙门山脉南段森林防火通信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超短波、短波、卫星等多重通信手段为一体的机动通信系统,满足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要敏感区域森林火灾的需要。
《规划》还对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减灾防灾工作有明确要求,每个社区(村)将设有1名灾害信息员。此外,到2020年底前,成都还将建成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122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0个。
发生灾害
8小时内第一批自然灾害救助物资运抵
如果发生了自然灾害,市民应该与谁取得联系,多久能得到救助?对于相关责任人,每个洪涝、地质灾害危险区有行政责任人、巡检巡查责任人(灾害监测员)、预警转移责任人,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开展自然灾害灾情管理。探索建立专业应急救援救助队伍,壮大防灾减灾救灾专业社工、志愿者队伍和各类社会力量,为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储备力量。
对于灾害救助工作,《规划》中明确全市救灾物资储备集散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如遇自然灾害,8小时之内第一批自然灾害救助物资运抵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据了解,成都将在2020年底前建成市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并建成全市救灾物资调度、储备、管理和集散功能为一体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灾害管理部门救灾物资信息共享,促进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的快速反应。
预报灾害
力争3分钟完成市域内地震烈度速报图
对于市民关心的地震问题,《规划》中透露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将实施升级改造,优化完善台网功能,力争3分钟完成市域内地震烈度速报图,形成集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警、诱发地震监测为一体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
成都“智慧气象”精准监测预警服务也将获得提升,将增强灾害性天气、雾霾天气、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据悉,成都将优化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建立精细化、网格化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加强气象次生灾害风险预警能力建设,强化雨强预报和面雨量预报,提高气象风险预警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此外,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也将继续推进。据了解,成都将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台账,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探索实施实时无线远程传输监测预警指挥平台建设。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邹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财君“我是简阳市高明乡桅杆村4组村民李玉全,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与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我讲述的故事的题目是做坚强的女人……”这是近日四川省简阳市高明乡首场现身说法讲自己的脱贫...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