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镇党委书记杨敏(中)在调研花卉生产情况。
叶瑞龙在给李子疏果。
武庙乡五龙村美丽的新农村聚居区——丹景苑。
□杨勇 文/图
春风染绿了简阳市乡野山峦。
武庙乡五龙村一组的刘俊才正在地里管理枇杷,对现在的生活,他非常满意:“我通过委托代建,在聚居区有个三层楼、160平方米的房子,正准备装修。地里有100多株枇杷,一年要卖4—5万元。我主要在五龙场街上做电器生意,生意还不错,农村现在买大电视、全自动洗衣机、安空调的越来越多。一年总收入一般情况下十多万元,生意好的时候有二十多万。”
平泉镇龙泉村住在三室二厅、有142个平方楼房里的薛俸高也心情愉快:“前几年我们小区每户门口都立了个家训,对大家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传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现在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好,言行举止越来越文明礼貌,社会治安、风气越来越好,住在这里非常舒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简阳市着力于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不仅为新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了后劲,还培育了良好的风气,提升了软实力。
顺势而为 调整品种助农增收
美丽的丹景山上,映着绿树倒影的池塘畔,是一个房子修得像别墅一样漂亮,道旁房前绿树鲜花环绕,水电路灯等基础设施齐备的新型农村社区,这就是刘俊才准备入住的丹景苑,是五龙村建成的第一期新农村聚居区,第二期正在施工建设,第三期也已做好规划。
新农村聚居区建设在五龙村有序推进,五龙村的产业发展正进行着调整。据武庙乡人大主席冯治英介绍,五龙村原来种粮食,由于山高、土层薄、水源不足,一遇干旱就没什么收成。后来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大家看到种植枇杷收益更高,就跟着发展起来,最多时达到800多亩,种得好的一亩可卖2—3万元,让农民的收入第一次实现飞跃。
“除了枇杷,我们还试种了很多果树品种,有枣、桃、杏、核桃、李子等,现在发现还是李子最适合。因为枇杷太费工,冬季挂果又不耐冻,退化、老化也比较严重,还不耐旱。枣树得了‘枣疯\’,就像人得了癌症,根本治不住。核桃虫害比较多。桃子也不耐旱,果子经常干掉。”五龙村4组的叶瑞龙在家种果树,对当地水果产业的发展,他了如指掌。
叶瑞龙种了他自己和他一个哥哥的土地,共有8亩多果树,过去全是枇杷,现在是枇杷和李子各半。“种果树收益是要高得多,盛果期一年纯收入5—6万元。”通过种果树,叶瑞龙不仅住进了楼房,还买了两台车,其中一台车主要用于生产运输。
据了解,当地有种老品种叫八月李,亩产约3000斤,市场价每斤2—3元,亩收入约7000元,在当地生产表现很好。武庙乡政府就根据市场需求,顺势而为,对种植户进行引导。2015年利用省级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砍掉没有收益的枇杷树,种了350亩青脆李。青脆李在八月李后面上市,每斤售价在5元左右。
“随着村民外出做生意、务工越做越好,土地上的果树管理是越来越差。”农业中心主任叶余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其实为了支持各村产业发展,武庙乡政府通过农业项目在地里给村民们建了蓄水池,沿山修了生产便道,经常请农林局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但由于劳动力结构的改变,种植技术要求高的枇杷,由于在催花、疏果、套袋、开袋验黄、采摘等需要大量人工,相比较而言,表现好、管理粗放、坐果好、不套袋的李子越来越受种植户欢迎。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进入小区居住,我们准备顺应这种趋势,培育更多像叶瑞龙这样的专业果农,推动土地流转,鼓励业主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发展果树种植。让刘俊才这样的全心去做电器生意,让叶瑞龙这样的扩大经营规模。”对五龙村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调整,冯治英等已成竹在胸。
因势利导 共同构筑文明村居
地处318国道旁的平泉镇龙泉村,是成都市“三美”示范村,地处浅丘,地势平坦,离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出口约2公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受到业主青睐,有300多亩土地被三家公司流转来规模种植葡萄、草莓、花卉等,每亩土地年租金高达1300元,并且每三年递增5%。
正在花卉园里打药的赖伯均大爷,来自龙泉村6组,对能在住家附近挣到钱感到很高兴,“在这里打药80元一天,修枝摘花45元一天,劳动强度都不大。我都67岁了,出去不好找活路。我3亩多地都租给了公司,现在租金加上这里的务工收入,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走进龙泉村聚居区,只见路面干净整洁,统一建设的小洋楼独具特色,还收拾得非常干净,楼旁的空地,有的种着胡豆、油菜,有的把它打造成美丽的花园,种上玫瑰、铺上草皮,还挖了水池、建了亭台。
与众不同的是,龙泉村聚居点每户家庭门口均庄重地挂着自家的家训,薛俸高家的家训是:“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他根据家中实际情况制定的,家里父母都八十多岁了,夫妻俩停止在外打工,专门回来种地照顾老人。看到村里有人发生意外或重大疾病,夫妻俩都会捐钱相助。
平泉镇党委书记杨敏介绍,龙泉村聚居点2016年成功创建成都市“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示范村落,当时还为30余户先进文明户举行发牌仪式,在创建时还制作了民风廊、文化廊、文化墙、文化院坝、孝文化展示架等设施。村上专门成立文艺队经常开展演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文明劝导队、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等机构,服务全村村民,引导村民积极健康生活。全村定期开展文明之星、道德之星、读书家庭、文明院坝等评选活动,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鼓励村民学先进做先进,共同构筑文明和谐村居环境。
政策相助 全力助推新村建设
为加快融入成都,简阳大力推进全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程,到2020年,将新建444个幸福美丽新村。产业发展目标设定为建3个精品农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示范园区,46个乡镇级各5000亩的农业产业园区。
“我们把产业发展摆到首要位置,重在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正在完善全面融入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五年行动计划。”简阳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汪忠最近很忙,他告诉笔者,简阳农业在规划中已经明确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化、开放式,要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园区全覆盖。
为积极推进园区建设,简阳市正酝酿出台现代农业招商优惠政策,对在2019年12月31日前,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 (原产地)、新品种认证和地理商标命名的,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重奖;对新申报成功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和50万元;新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来现代农业园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或成片规模500亩以上的,对业主主要基础设施予以实际投资总额30%的补助。另外对发展特色种植业、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发展高端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业,秸秆综合利用等,都有不同的补助和奖励。
为促进农民面貌和发展条件加快改善,简阳加快“十个一”工程建设,推进一个乡镇建1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所敬老院、1所医院、1所文化站、村村通天然气、通自来水、建标准卫计室、建标准文化室、建1个“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做好农民工就地就业,建设农民夜校培训农民。引入现代农业的新理念,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各类农业组织,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自治管理,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作用,构建治理有序、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运行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切实提升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规范化水平。
让农民更富,让人心更美,简阳的幸福美丽新村实践,正在雄州大地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
新闻推荐
成都市交委一行在机场路南线城市干道查看成都城市“东进”综合交通图。成都市交委一行在成资大道调研。□本报记者陈元根5月5日,成都市交委与资阳市交通运输部门召开成资一体化交通对接会...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