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是踏青时。
开车驰骋在天府大道南沿线,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海出现在田野上,新的会展中心、成都科学城、成都最大的河畔山地城市公园夹道欢迎。在天府新区的南大门,被青山绿水、山庄田园环抱的籍田镇迎来了百姓致富的又一个春天!
过去三年,四川进入***时代,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寻“痛点”、挖“病根”,已建立起***体系。籍田镇,按照省、市、天府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与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一三产业联动,生态与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田园旅游经济得以蓬勃发展。通过产业扶贫,精准到户的就业帮扶和郊区公路畅达联网工程建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当地的扶贫攻坚工作从“图温饱”到“图发展”,从“消除绝对贫困”到“减少相对贫困”,呈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发达的动人景象。
多元推进
构建***机制
“扶贫与致富的道路上,绝不落下任何一个人!”分管籍田镇扶贫工作的籍田镇副镇长高大华坚定地表示。据介绍,近年来,籍田镇多元推进构建科学扶贫机制,分村组落实帮扶措施,严格有序推进,做到对象精准、数据清、情况明、扶贫攻坚不留死角。尤其在民生方面,给予了贫困户家人般的陪伴和帮助,让扶贫做实落地,生根开花。
在籍田镇最热闹的地段新华路二段,一家峨眉山茶业店十分惹眼,装修精致大气,内置高档整洁。店主人高海伦刚送走一位客人,便回头笑呵呵地与记者谈起自己的经历。早年因小儿麻痹症,高海伦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每月领着250元的低保,勉强打工度日。政府通过精准到户的帮扶,帮其租赁门面开店,并免去首年的房租,高海伦就这样开始了就近创业,“街道办有创业培训座谈,经常有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我的现状,最近还印了广告宣传单帮我打开销售市场,真是无微不至!”他满怀憧憬地说,只要挺过前两年,店面生意不亏,以后便能一辈子以此为生。如今生意稳定向好,他希望能把茶叶店做大,开出分店,未来还想讨个媳妇,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去年,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工作思路,结合社情村情民情实际,籍田镇制定了《籍田街道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扶贫有目标”的要求,经过一年的攻坚发展,预计今年,籍田镇的3个发展缓慢村,12个相对贫困组,2户相对贫困户,346户低保、五保兜底户和34户住房困难户的扶贫工作均能完成计划目标,确保到2017年全面消除贫困。
扶贫攻坚是一场需要齐心协力唱好的“大合唱”。籍田镇加强组织领导,多次召开扶贫攻坚部署推进会议,落实扶贫攻坚责任制,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分片指导、分片联系领导干部对口联系机制。依托籍田“五个一”活动平台,由11名党政领导干部驻村包片,对口帮扶30户贫困边缘户。
同时,通过实施临时救助、共享阳光、能力扶贫和政策兜底“四大行动”,结合危旧房改造;通过产业帮扶、技术帮扶和资金帮扶,及时进行全面摸排,分别建立了34户住房困难户帮扶工作台账,184户低保户帮扶工作台账和162户五保户帮扶工作台账,最终做到***全覆盖。
农旅结合
产业扶贫走上致富路
在籍田镇鱼鹤村,贫困户张昌儒在自家兔舍前算起了账:每只兔五、六元的净利润,今年7月500多只肉兔出售后,可净赚3000多元,预计兔子养殖净收入年底可达8000元左右。同时,加上耕保金、低保金和妻子的保洁工作收入,今年总共能收入34270元。算到这里,张昌儒不禁感慨,依靠养殖业脱贫致富总算是看到希望了。
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张昌儒,因病致贫。政府根据他之前从事过兔子养殖的情况,为他送去兔苗,并请来技术人员帮助他提高养殖技术。张昌儒告诉记者,他听村里的干部说,以后这片新农村旅游将吸引很多游客,他要抓紧时间,提前做好准备,赶上致富的班车。
籍田镇通过农旅结合培育富民产业,托起百姓脱贫新希望,为百姓打造致富新梦想。
采访期间,高大华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告诉记者,很多企业想入驻籍田镇,要来谈项目。今年,籍田镇最重要的两个开发项目,“天府乡愁”与“霍比特”固定投资总额超过了2亿元,涉及生态有机农业、素质教育培训、旅游观光度假等,“这都是冲着籍田镇美如画的山水田园而来。”
严格把住招商关口,高大华说,全镇以“七彩籍田”为主题,适度降低土地承包费用,增加投资优惠政策,引进社会资本,增加农业项目。招商的目的除了助推籍田镇未来规划发展,更重要的是为脱贫致富增加内生动力。
一个个优质项目激活了一三产业的发展。如今,籍田镇3个发展缓慢村和12个相对贫困组立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都因地制宜地发展起相关产业。政府引导合作社、企业及农户发展扩大产业基地近6个,规模达3000亩,带动居民就业1000余人;红阳5、6组引进了中草药种植,长征组的梨园规模达到1000亩,还建起了“一线一品”天府梨园提升工程,园区内旅游设施、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提高了梨园旅游价值,一年一度的梨花观赏活动不仅带来创收,更打响了知名度。
夯实基建
最美富民路条条通景区
2016年底,籍田的“最美乡村公路”建成。11.9公里长的“连村路”蜿蜒曲折,犹如绿色田野之中的一条生命线,带动公路两旁的村民踏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如今,长征村的道路拓宽了,梨园游客接待能力大大提升,村民再也不用担心梨花观赏期间会出现交通拥堵了;五圣村告别了出行难、生产难;红阳村的农产品物流运输再也不用愁;西安村更是迎来了临近4A景区黄龙溪的游客,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产业跟着公路走,旅游随着公路兴,公路带动农民富。”高大华告诉记者,籍田镇所在的天府新区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编制的双车道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00-1000公里,基本形成“层次分明、畅达成网、安全高效、耐用美观”的农村公路网。而籍田镇深受其惠,条条富民路都将成为释放资源潜力、增强产业动力、激发创业活动、提升经济实力的有力保障。
修好“富民路”,还要保水利。籍田镇依托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整治水渠与塘堰、改建提灌,有效解决用水难题,提高农业种植效率。发展缓慢村、相对贫困组都已户户通电、用上了自来水。
异地扶贫
携手慈竹村共筑“致富梦”
异地扶贫,是四川省扶贫攻坚举措的大胆创新。2017年,成都天府新区街道对口简阳市的乡镇进行异地扶贫,籍田镇在推动自身脱贫攻坚同时,还将谋划简阳市永宁乡慈竹村对口扶贫工作。
高大华表示,籍田镇充分利用异地扶贫契机,加大各类工作经验交流,互取长处、互补短板,力求扶贫任务完成的同时,实现籍田与永宁乡互利共赢、正能量长期双向辐射。
全面摸底,因地制宜,授人“鱼”与“渔”。在慈竹村对口扶贫上,籍田镇坚持输血、造血同时进行。截至2月底,已进行3次全面摸排,对该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单一缺乏销售平台、集体资金来源匮乏、致富带头人不积极等致贫现状有了详细了解。
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籍田镇做到了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邀请永宁乡、慈竹村班子成员到籍田的连村路、天府粮仓、籍香田园、地平新家园等点位参观,助力启迪其脱贫思路;多次深度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一三产业互动、产品营销模式、产业品牌、招商引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等经验做法,共商符合慈竹村实际的脱贫举措。
如今,通过前期一系列摸排、研判,籍田镇拟定以节假日慰问,帮助其建设基础设施,拓展其已有规模化桑果、青脆李销路,辅助其探索“认养型”种养殖业试点。为其免费开展农技培训等长期措施进行系统帮扶,既注重短期物资支持,又着眼平台搭建、技术支撑、经验复制等长效“自助”能力的引导。
“脱贫攻坚中,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高大华说,在对慈竹村对口扶贫工作中,籍田镇自己也在思考,应做到“志智双扶”,以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目标,从思想、教育、能力提升等方面分层推进工作。
因此,立足教育“治贫”,“私人定制”脱贫项目,“引进去”与“走出来”并用的招商模式等一系列对症下药的举措在两个地区默契地推动着。籍田人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异地扶贫更需要同心同德,真帮实扶。
谈及下一步工作,高大华表示,非贫困地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不能成为脱贫攻坚的“死角”,籍田镇会打造出非贫困地区脱贫智慧的样本。继续着力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和人居环境,更着力加大生态农特资源利用力度,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优势,围绕“七彩乡村画廊”沿线,依托农业产业招商、经营主体培育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农业公园”,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百姓尽早尽快脱贫,共筑致富之梦!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李强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24日,一位在简阳培训学习的孟加拉国学员汉声,因不慎摔倒,引发急性硬膜下血肿,生命垂危之际,简阳市人民医院及时启动“绿色通道”挽救了他的生命。当日下午,简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