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魁近影。
“他们都说我像电影《阿甘正传》里面的那个阿甘,做事‘一根筋\’,不愿意妥协,但当坚持到最后,还真的傻人有傻福,闯出了一条新路。”——题记□本报记者 樊邦平
2016年年初,冬草莓江湖杀出一匹黑马,一个名叫瑞之源的草莓品牌问世,刷高了草莓价格:当时冬草莓的零售价平均为30元/公斤,但瑞之源的草莓却卖到了90元/公斤,且还供不应求。高价的草莓也因此引发业界关注。
又一个冬草莓上市季节将来临。黑马是否依然“矫健”?近日,记者来到简阳市草池镇瑞之源农业基地一探究竟,基地负责人魏魁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不担心!因为他的底气来自草莓的过硬品质。
“阿甘”的选择
坚持绿色种植,一度被人当笑话
被称为“阿甘”的魏魁是土生土长的简阳市草池镇人,曾经在外闯荡,积累了一定财富后,对食品安全格外关注。他立誓,要种出全中国最安全的农副产品。
2013年,带着梦想和资金,魏魁回到家乡,流转了300亩平地和200亩坡地,迈开了他的创业步伐。
草池镇盛产草莓,种植历史达20余年,再加上草莓种植周期短,回报快,门槛低,销路畅,是初涉农业者理想的入门种植品种,于是魏魁将目标瞄向了草莓产业。魏魁告诉记者,初涉农业时,自己曾拜访过一位知名的草莓专家,但因自己身上浓厚的商人气息而被拒之门外,后来经过他再三努力,专家同意加盟,但要魏魁承诺,“必须种出让自家小孩都能放心食用的草莓。”
不用化肥、农药,坚持绿色种植,成了魏魁的座右铭,返乡务农四年,他先后投入了上千万元。然而,这种绿色种植模式曾被当地人当成一个笑话。
魏魁流转了土地后却不及时播种,先撂荒两年,再把秸秆打碎了混着牛粪还田,还要盖上大棚,在高温下密封杀毒后才种草莓。更让当地村民惊奇的是,他种植草莓从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让草莓自由生长。村民认为他“一根筋”,根本不懂农业。有人说他这样 “就能把草莓种出来,不是做梦就是瞎扯。”魏魁遭遇了几乎所有人的质疑和鄙视。
“种了十几年草莓,从未见过这样搞的。”草池镇农民李树彬觉得,魏魁真是傻,土地没肥力,撒点化肥不就完了?草莓娇贵,不用农药呵护哪能长大?不用点膨大素怎么能长得饱满,色泽鲜艳?
“我理解当时村民的态度,他们是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考量农业的生产。”回忆起当年,魏魁说,希望凭一己之力,改变当地的传统农业思维。
魏魁的坚持迎来了回报,三年之后的冬天,当一颗颗晶莹通红的草莓刚在地里长熟,被游客采摘一空时,李树彬和村民们这才明白,一个普通的草莓种植竟然包含着这么多窍门,他们延续了十几年的种植办法到了该革新的时候了,于是村民们一改往常的质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与瑞之源基地相邻的一个专合社更主动找上门,希望将自己的100亩地并入魏魁的基地,一起种生态草莓。
“阿甘”的期盼
希望草莓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得到政策支持
“我种草莓坚持三三制原则,即拿地的三分之一撂荒,三分之一改土杀毒,再拿三分之一播种。”在瑞之源农业基地,魏魁指着一块荒地告诉记者,这块地有100余亩,已经撂荒了4年,农药和化肥残留已经基本排光了,明年他将开始对这块荒地进行改良,种植草莓。
“撂荒是为了修复土壤,让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和化肥自然消失,这仅仅是第一步,随后我要对土壤进行改良,用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最后是物理高温杀毒,杀死土壤中的病毒和害虫。”魏魁说,在整个过程中,他坚持物理杀毒,不添加农药,不施用化肥。
今年初,草池镇和简阳市相关部门找上门,希望魏魁将这套种植技术推广复制,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绿色草莓之路。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仅可以做大自己的产业,还能带动周边的农民增收致富,但魏魁却犹豫了。
“土地租金1000元/亩,撂荒一年就损失一年的租金,先撂荒,再改良土壤,然后再种植草莓,再加上机会成本的丢失,综合算下来,一亩地需要大量的投入,我的基地从2013年以来,每年都拿出了100万余元来打水漂,更别提规模扩大后的巨大投入了。”魏魁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土地改良一亩一年要投入1.1万元,第二年要投入9000元,第三年要投入6000元,第四年要投入3000元,综合算来,到第三年种植草莓,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大,这也成为该项技术推广复制的最大障碍。
魏魁认为,这样的种植方式投资巨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仅凭农民自己投入,难以长效推广,更难保证草莓的品质。
“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做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成为未来农业的方向。”魏魁表示,对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和推广,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更期待这些优惠政策在基层落地实践。
“目前简阳地区草莓的主栽品种为日本丰香,有少量红艳、章姬等优良品种种植。但冬草莓历经近20年的种植,也面临着品种单一,品质产量下降等问题。我们已经着手开展草莓品质的提档升级。”简阳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将开展草莓优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应用,促进草莓生产技术全面升级。
记者手记
为坚守绿色农业点赞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下农业产业的一个热点,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农副产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所有农业从业者努力的方向。
但在农村地区,小农经营分散的现状遭遇了 “效益当先”的思维影响,农民对于投资巨大,且见效缓慢的绿色有机农业,持观望态度的不少。如何破解僵局?答案首先是以规模化种植的大户为突破口,有了大户的坚持,再辅以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帮扶,绿色生态农业便有了生存发展的土壤。
从这点看,魏魁的草莓事业仅仅是一个引子,希望以他的执着和坚持,能影响更多的新农人加入,打破旧思维,改变农业的传统模式,创造农业的新未来,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农副产品,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宣传检察职能,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工作,与群众搭建良好沟通平台,10月19日,四川简阳市检察院结合“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组织干警走村入户,主动征求意见建议,为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