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德宏
资阳输配电网属于典型受端供电网络,农网约占配电网络90%份额,农网升级改造和低电压整治任务繁重,资阳供电人深感重任在肩。为全面完成四川省电力公司下达的2016年农配网工程建设目标,国网资阳供电公司于3月20日吹响冲锋号角,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此项行动涉及工程累计投资近10亿元,2577个项目,投资额占资阳市1998年以来农网建设与改造投资总额几近一半,是全省最大同期同类项目投资,也是资阳市十大惠民实事之一。
一
“故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对于资阳农配网工程来说,只能硬碰硬:在100天时间的硬节点,完成近3000个项目的硬指标。
资阳供电公司负责人要求:迎难而上,不遗余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攻坚目标!
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对行动的实施进行安排和指导。
3月17日前,公司系统指定完成“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各基层单位旋即配套相应实施方案,并与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
营销(农电)、运维检修、安全监察、财务资产、建设管理、物资供应等部门分别领命,将工程管控、物资管控、财务管控、安全质量管控以及监督管控等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到人。
资阳资源集团作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单位,提前做好组织措施,明确责任;保持与相关职能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保障项目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投入;引入农网施工项目管控GIS系统;聘请专业机构指导结算;派人驻守电杆厂确保供应;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厉兵秣马,辎重齐备,3月20日前后,各单位相继开始行动。
二
4月8日,简阳市平泉镇长春村,早上7点半,40余人的施工队伍已经进入施工现场,该村农网工程属于低电压治理项目,立杆、安装金具,展放线路,更换变压器,各种施工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5月10日,雁江区保和镇花溪村农网升级改造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吊装一台新变压器,这是该村新增设的电源点之一。该村共有11个台区进行升级改造,已经完成6个台区,6月30日前完成所有任务不成问题。
……
随着倒排工期表上进度条的推进,工程完成量也在不断攀升,最多时,现场有超过1000个作业队同时开工。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气温也在持续升高,同样火红的,还有工地上“红细胞”突击队的旗帜。公司将道德讲堂搬到了工地,利用施工间隙,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课堂搬进工地,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进行安全宣誓;邀请老党员、优秀党员讲微故事,使党员身份亮出来,把党旗插到电网建设最前沿。
三
从“百日攻坚”行动开始,“红细胞”突击队即冲锋在前,突击队是攻坚行动的中坚力量,“红细胞”的旗帜是鼓舞士气的标志。
进入6月,资阳地区的气温陡升,火辣的太阳“烤”验着参与攻坚行动的干部员工。
6月初的安岳,同样迎来了夏季第一波高温袭击,安岳公司农网攻坚办23名成员,安全巡查大队45名巡查人员,12个供电所的200余名片区管理人员组成的“红细胞”突击队每天分布到各现场开展巡查,实施农网施工隐患排查100%覆盖。
卓红军是雁江区保和镇吉祥乡清明村农网升级改造施工现场的工作负责人,6月中旬以后,他每天都是早上5点就起床,“这次清明村改造计划时间为10天,现在已经开始在各台区接线,为明后天通电做好准备。” 卓红军把挂着“红细胞”突击队旗帜的旗杆用力插进了施工作业警示牌旁边的土里,仰头向电杆上的同志们吼道:“兄弟们,再坚持一下,争取明天通电!”
四
“上兵伐谋”,越是艰巨的任务越需要善攻巧打,更需要讲规矩,才能打胜仗。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各攻坚团队总结形成的诸多好的工作方法在推广应用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负责安岳农网施工协调工作的许克鹏虽然身在一个施工现场,却能轻松掌握供区内所有施工点的详尽情况,并随时可以做好物资供应、人员调配、安全管控等工作,秘密就在他手机上数个“微信”群,他甚至把每个施工队都建立一个群。通过这些微信群,适时进行信息传递和指令下达,反馈物资需求,安全措施,实现了上下畅通,全局联动,促进了工程安全、质量、效率得到有效管控和提高。
工程施工点多面广,也意味着安全风险点多,作为工程的首保目标,安全管控务必精准。简阳供电公司东溪供电所指定专人担任片区管理员,要求片区管理员和施工人员“同进同出”,对现场危及安全的有权立即叫停;所长坚持“约谈”制度……
由于管控效果良好,东溪片区农网改造施工进展有序,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为提高财务决算编制效率,工程管理人员魏钢和同事们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出了快速定位“杆位明细表”的“典型规则”,并制作模板。按照正常的财务决算编制时间,需15天左右的时间,使用魏刚他们制作的模板后,工程管理人员仅用3天时间完成了决算表的编制,财务人员并同步完成了审核,既快又准。
截至7月10日,完成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984个项目,扩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完成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中央预算投资1367个项目,扩建35千伏变电站两座;完成2015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技改)项目226个项目。
试问电力员工为谁辛苦为谁忙?
“顶烈日冒酷暑只因父老乡亲期盼,汗水湿透衣背只为山乡更加美丽!”这就是他们用心的回答!
新闻推荐
■实习记者曹礼芹11月24日,资阳本地某主流网站出现了一首诗,戳中很多网友的泪点,盛赞“完全可以比肩《时间都去哪儿了》”,还纷纷表示以后要常回家看看父母。“从小就听您说,离开农村才有...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