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春锋 本报记者 王慧
他待人诚恳老实,总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他待生活积极向上,满怀期待,不断进取。
他待学习一丝不苟,勤奋不懈,志存高远。
他就是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的简阳阳安中学学生汪勇。两年多以来,他帮助同班残疾同学,负责其起居生活,并带动和影响一个又一个同学加入照顾身患残病同学的“爱心拐杖队”,形成了一场爱的接力赛。
他努力学习助人为乐
汪勇出生于简阳玉成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长年在外打工,父亲因工作时,吸入大量粉尘引发肺部感染,长期在家休养。
父母说:“人穷志不短,好好读书才能改变生活。”汪勇听了父母的话,从小便努力学习,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简阳阳安中学。
父母说:“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当他走进阳安中学,碰上患有右下肢骨折的同班同学王颖龙,决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他真正懂得了父辈们传承给他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是所谓的随手一帮,而是坚持不懈。
他毫不犹豫地照顾“蜗牛男孩”
王颖龙是汪勇的同班同学(本报于2014年12月9日以《像蜗牛一样坚韧》为题曾予以报道),一直被媒体称为“蜗牛男孩”,他一生下来就被确诊为右下肢骨折,几乎不能正常走路,连洗漱、上厕所等日常生活也无法料理。
第一眼看到王颖龙出现在寝室门口,汪勇就傻眼了,“残疾让他这样,真的让人很难接受,虽然不是当事者。”汪勇对王颖龙满心佩服,“他居然还能考上阳安中学,居然能有勇气离家这么远,来到阳安中学继续学习。”
没有丝毫犹豫,汪勇冲过去接过王颖龙的行李,帮助他整理床铺,领取学习用品等等,那一刻,他便决定了,一定要帮助王颖龙。而这一帮便是两年,风雨无阻……
他是“蜗牛男孩”的保姆兼保镖
除了学习,汪勇每天最重要的事便是帮助“蜗牛男孩”。
每天早上7点,汪勇都会准时背着王颖龙赶往教室。
而在这之前,他总是早早地起床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然后帮王颖龙洗漱、穿衣、上厕所、并为他买早餐……
下课的间歇,汪勇也会体贴地抱起王颖龙去厕所,为了怕王颖龙的肌肉萎缩,汪勇每天都坚持帮王颖龙做康复训练。
课间20分钟或晚餐后,汪勇还会组织同学帮助王颖龙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行走,锻炼身体。
半夜,王颖龙睡得不舒服时,汪勇会起身帮他翻身。王颖龙病重时,他总是第一个发现,并及时把他送往医院。
一日三餐,从早到晚,生活杂事,汪勇全部包揽,他就是王颖龙的“贴身保姆兼保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王颖龙。“十六七岁的孩子有如此的担当与大义,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阳安中学政教处负责人感叹道。
半年下来,汪勇已经能从王颖龙细小的反应中判断出他此时的状态,他知道怎样背,王颖龙才会更舒服一点。
一年下来,汪勇的力气长了不少,手臂上已鼓起了肌肉,身体更强壮了。同时,班上成立了以汪勇为核心的“爱心拐杖队”,继续帮助“蜗牛男孩”。
同学以他为榜样 学校以他为骄傲
有人会担心,汪勇的这种付出会不会打乱他的生活,影响他的学习?汪勇却说,用在王颖龙身上的时间,也许会少做几道题,也许会少些休息,但都是值得的。“我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磨练了意志。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王颖龙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他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同学们在他的带领下都学会了帮助别人。”同班同学蒋瑞轩表示,虽然整个班级都在帮助王颖龙,但付出最多的还是汪勇,坚持时间最长的也是他,“他成为‘全国最美中学生\’实至名归,我们都以他为榜样。”
阳安中学负责人表示,汪勇长期以来帮助关心同学的事迹,让学校很多同学都感动,“我们希望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发扬光大,用身边的榜样激励身边的人。”
汪勇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助人为乐的乐章。
新闻推荐
陈国富(中)向参观人员介绍养殖情况。□周春锋本报记者王继本在外打工,父子俩一月能挣五六千元。但看到返乡创业机遇,父子俩选择一起回家创业,几经艰辛养起了跑山兔、大耳羊,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