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山鸡在红椿林中活动自如。□ 周春锋 本报记者 王 继
这年头搞养殖,咋挣钱?在农村和城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彭军四处求诊问解,最后打起了养跑山鸡的主意。
2013年,简阳市青龙镇村民彭军携家带口返乡创业,在踏水镇租下几十亩红香椿林地,发展起了跑山鸡养殖。
求奇赢市场 关键词:生态绿色
这几年,农村各地开展养殖创业的人家不少,养跑山鸡的养殖户也多。彭军的跑山鸡怎么赢得市场?
“生态、绿色少不了。”在浙江大城市开了几年饭店的彭军心里清楚,“现在的人都想吃个健康,吃个稀奇。传统的土鸡养殖规模效益难实现,而一般的绿色生态养法也难入挑剔客户的眼。”
咋整?“创新求奇,物以稀为贵。”一番打听,彭军联系上了踏水镇红香椿产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陈贤中。合作社已有万余亩红椿林,发展林下经济正合适。
合作社很大方,免费租了20多亩红椿林地给彭军,“红椿林要8年才能卖树挣钱,彭军养鸡正好双赢。鸡粪养树,椿叶养鸡,盘活了两家事业。”陈贤中也有自己的算盘。
走进养鸡场,3000多只跑山鸡闹得欢。不仅吃椿叶,地面新鲜的野草也是鸡们的美食。
“冬天没椿叶,鸡吃啥呢?”彭军把记者领到鸡舍一指,“有办法。我们把红椿落叶全部收集起来粉碎,按比例拌进玉米面料里,鸡喜欢得很。”彭军说,“吃红椿叶长大的跑山鸡不仅肉质紧凑安逸,煮熟后还有淡淡的红香椿味。”
养出健身鸡
关键词:“戴眼镜”“做体操”
“斗鸡”这词大家一定不陌生,说的就是公鸡野性足,爱打架斗殴。
3000多只大红公鸡聚集一起,争食抢吃起哄难免矛盾升级,打成一片,闹成一锅。“打架下来,鸡毛散落一地,惨不忍睹。”彭军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鸡的品相不好,价格卖不上去。”
摸索中,彭军想到了法子,给鸡全部戴上眼镜。“这可不是近视眼镜,是遮眼镜。”彭军开玩笑说,“把眼睛给鸡遮起来,鸡的野性就少了,不打架,自然长相就好看多了。”记者一眼望去,3000多只鸡戴上眼镜很有气势。
光有长相没肉质也不得行,鸡还得靠肉质说话。彭军又想出了个绝招:让鸡“做体操”。每天上下午两次,彭军和工人把鸡全部赶出笼舍放风,强制性赶它们健身练骨,运动“做体操”。“鸡也得健美,肉一板结,吃起来才有劲头。”
销售跑山鸡
关键词:“互联网+”
“红香椿跑山鸡,生态绿色产品,需要的找我。”拿着手机,手指一点,类似的销售信息就发出去了。
虽在农村搞养殖,但彭军夫妻俩却很懂“互联网+”思维,积极用微商渠道销售跑山鸡。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稳定,如何卖出跑山鸡成了夫妻俩最急的事。“很多客人看见信息后,就电话告知订单,还通过微信转账。”打理网上订单,进行网上推广成了彭军妻子每天最主要的一件事。
除了微销,夫妻俩还充分利用网站、微博等渠道卖鸡。“资阳的订单我们也发货上门,方便得很。”夫妻俩说,目前对鸡场已投入了20多万元,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决意要把返乡创业养鸡这个事业做出“板眼”来,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涛)“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市民选择到近郊享受乡村采摘乐趣。5月1日,记者在简阳市永宁乡石泉村看到,道路上车水马龙,不少游客或携同一家老小,或与三五好友一起,自驾前来体验乡村旅游的...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