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育林 本报记者 朱涛
小河缓缓流过,两边小楼林立,水泥路宽阔干净、行道树郁郁葱葱、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喝上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近日,记者在简阳市踏水镇店子村、夏家村新农村聚居点,切实感受到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给农村风貌和村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善。
走进新村聚居点,整齐的三层小楼沿着小河依次排列。小楼前空地的健身广场上,小朋友们正在摆弄着健身器材。
“在获得上级批准后,村民自愿参与,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宜居和谐的新农村。”镇党委书记罗胤表示,新农村聚居点是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为标准建设的城郊型新农村。
罗胤介绍,店子村、夏家村的新农村聚居点于2012年开始动工修建,是简阳第一批获准建设的城郊型新农村,目前整个聚居点的住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已全部完成建设,共有入住村民120户、共420人。
在聚居点内,记者看到,这里有着整齐的绿化、宽阔的道路、明亮的路灯、文化活动场地、综合农贸市场、村卫生室等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以前老屋基的房子破旧昏暗,现在的新房既宽敞又明亮;以前出门都是泥巴路,现在全部都是水泥路了;以前煮饭都要自己烧柴,现在直接用的天然气……”一说起新村聚居点带来的好处,村民唐大姐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每天晚饭后,只要不下雨,唐大姐都会来到聚居点的文化活动广场跳坝坝舞,“还有很多场镇上的人和我们一起跳。”唐大姐高兴地说。
踏水镇副镇长李伟介绍,幸福美丽新村,不应只有漂亮的房子和优美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和文明新风的培育。
“由于住进聚居点和之前分散居住生活方式上有很大不同,村民刚入住时可能不太适应,我们通过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讲座和文体活动,不断引导村民改变旧有的思想观念,让大家尽快适应城郊型新农村的生活方式。”李伟说。
据了解,踏水镇新村聚居点的建设不仅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还拓宽了场镇规模。同时,以此为契机,完善了场镇污水管道、化粪池、环卫等基础设施,从而进一步解决场镇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等环境问题;配套修建文化活动广场、健身设施和综合农贸市场,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彻底解决了场镇曾经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等乱象,不断提升了场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随着新农村聚居点投入使用,店子村、夏家村还引进业主,发展蔬菜种植120亩、生姜种植100亩,香椿苗木、脆红李果树栽种也正在规模发展中。同时,在新村聚居点内成功引进了鞋面和衣服边角2个加工型业主,不仅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还能促进村民增收。
新闻推荐
作品《空谷传声》作品《硕果》□本报记者张方金曹礼芹很早就听说简阳有一位画家的“青绿山水”独具特色。当然最初对“青绿山水”不懂,也便问了下“度娘”,才知道“青绿山水”作为一种中国...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