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李青依
青砖黑瓦,石板老路,一家挨着一家的商铺、摊点、作坊……曾热闹无比的老街承载着几代石桥人的记忆。在这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人如繁花盛开,有的一干就是一辈子,和老街融为一体。近日,记者来到简阳市石桥古街,见到了一位制作了40年手工家具的老艺人——陈芸。
朝花沾雨踽踽行
今年58岁的陈芸,是土生土长的石桥人。他的右腿行走有一些不方便,察觉到记者的注视,他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这是小学四年级时患骨髓炎留下的后遗症。他说:“虽然瘸了一条腿,但能捡回一条命已经很幸运,一直心存感恩。”
18岁那年,陈芸拜了当时石桥数一数二的手工家具匠人为师,开始学艺。天资聪颖的他得到师父的青睐。他说:“制作手工家具,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很享受那种全神贯注在制作一张桌子或者一张椅子的过程,那个过程可以让我忘却一切烦恼,尽情享受手工制作的乐趣。”
两年后,陈芸出师自立门户。在最初的10年里,他四处闯荡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石桥开了店。这一开,就是30年。他说:“石桥虽然小,但是却独有一种历史沉淀的美感,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走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觉得这里最好。”
夕拾霜鬓缓缓归
做了40年手工家具,在石桥开了30年店。陈芸已记不清这几十年里,为多少人家做过家具。他一脸骄傲地说:“超过一半的石桥老住户家里,都曾有我制作的家具。”说完,又有些黯然地摇了摇头:“但是现在,自己做的大部分家具都被淘汰了,只有一些老人家里还留存着。”
如今经济迅猛发展,科技快速进步,批量生产的产品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家具工厂做的家具质量和造型都很漂亮,价格也很便宜,愿意花钱请人现做手工家具的人越来越少了。陈芸说,几十年前,同批的手艺人有不少,就自己同师门的师兄弟都有十来个,可是到现在还在做手工家具的,已经寥寥无几。
对于这种新潮流冲击下,老手艺渐渐风流云散的现象,陈芸的态度很豁达:“社会在进步,家具的制作变得更简单快捷了,能给人们带来实惠,又有什么不好呢?”
近年,简阳作出了“打造千亿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建设城北产业新城”的产业转型部署,将对石桥旧城进行改造。而改造过程中,像陈芸这样在石桥住了几十年的老住户,很可能面临离开石桥。对此,陈芸说:“在石桥住了一辈子,发自内心的热爱着这个地方,我希望它能变得更好、更美。所以我会支持政府对石桥的改造工作。”
记者手记
无论是老手艺还是老街,在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中,新旧总会面临交替的那一天。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在历史中流传下来的经典,打磨成与时代相符的形态,让传统文化的内涵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形成真正的生命力,得到传承。
新闻推荐
今年初,因受灾害天气影响,部分枇杷损失较大,简阳市五星乡团和村村民采用大棚和提早套袋方式,保证了当地枇杷长势良好,提高挂果率。杨冬梅周春锋本报记者王继实习生韩菊芳...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