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涛
“有事找社区、有事找网格员。”如今,这句话已成为简阳各社区居民的口头禅。从采集住户人口信息到解决家庭、邻里矛盾纠纷,从帮助孤寡老人到维护社区治安,无论大事小事,处处能看到社区网格员忙碌的身影。
辖区内多少住户、多少空巢老人、有几家副食店、分布在哪个具体位置,他们都了然于胸。作为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者,社区网格员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不仅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生活便利,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安全与幸福。
社区居民的贴心使者
周光林是简城街道办华西社区的04网格员,她工作的辖区有一个物业小区和4个开放小区,共计907人。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社区办公室报到,然后就开始对所在辖区进行巡查,了解有无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对辖区内的重症残疾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上门走访。”周光林说,虽然网格员每天的工作大多是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却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解决好居民关心的问题,居民才会理解和支持网格化工作,也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网格员的工作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简城街道办安象街社区的海上花园小区,居住着一位83岁的孤寡老人谢宏彬,老人年轻的时候从隆昌嫁到简阳,没有子女。十多年前,老伴去世后,她便一人独居,也没有经济来源。
该社区网格管理员廖晓慧在了解到谢婆婆的情况后,每天在辖区巡查时都会抽时间去陪老人一会,还为老人买去新鲜蔬菜;天气好时,廖晓慧还会带着老人出去晒太阳、散步。
“我还经常告诉谢婆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给我说,我会尽全力帮助。”廖晓慧告诉记者,只有努力帮助社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成为居民的贴心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社区居民的安全使者
今年1月26日,简城街道办白塔社区网格员在开展易涉毒场所入户排查时,辖区居民向网格员反映,在天成国际小区一户居民家中经常有陌生人员出入,并时常有难闻的异味从该住户家中散出。
该辖区网格管理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向辖区派出所报告。1月28日午夜12点,白塔社区辖区派出所与简阳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出动十余名警察对该住户进行突击检查,并现场查获2名制毒吸毒人员。
在简阳,像白塔社区这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据简阳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晋良炳介绍,自简阳市启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索以来,按照“因地制宜、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以每1500-1700人或500-550户为一个基本网格单元,将简阳划分为1120个网格,并配备了1120名专兼职网格管理员。
社区居民的知心使者
62岁的华西社区居民张丽华,以前是一位非常喜欢跳舞的退休工人,三年前因病痛,她的一条腿被截肢。
“刚刚截完肢的那段时间,我情绪非常低落。”张丽华告诉记者,自从她被截肢之后,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也不愿出门和以前的朋友来往,再加上丈夫多年前离世,儿子平时要忙于工作,家里更是显得冷清。
“现在我和张大姐,都已经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了。”华西社区01网格员李英革说,在了解到张丽华的情况后,她每天在社区巡查时,都会主动敲开张丽华的家门,陪着她东南西北地聊天。渐渐地,张丽华和李英革也相互熟悉起来。
“真的要感谢李英革,正是因为有她,才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张丽华感慨地说,每当社区要举办文娱活动或者通知重要事情,李英革都会亲自上门来告诉她。
“只要事关社区居民的事,就没有小事。”晋良炳告诉记者,自简阳启动网格化管理运行以来,每个社区网格管理员不仅要将辖区内的人口总数、特殊人群等基本信息烂熟于心,还要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对辖区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时遇见的事情,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上报。
新闻推荐
近日,简阳市政园林管理局派出工作人员对城区内的照明设施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路灯故障,便立即进行维修。图为25日工作人员在滨江路维修故障路灯。本报记者朱涛摄...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