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冬梅 周春锋
本报记者 王继 实习生 韩菊芳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鲜艳,圆圆的枇杷挂满了枝头,水池里的团鱼伸出头慵懒地晒着太阳,勤劳的村民在地里辛勤地劳作……近日,记者在简阳市五星乡团和村看到,一幅幅幸福美丽新村美景扑面而来,令人欣喜。
团和村距简阳城区有20公里,318国道横穿该村,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简阳有名的新农村示范点。近年来,团和村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坚持以农房改造为主推进民居建设,并逐步发展起枇杷种植、水产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村民增收致富成效明显,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完善基础设施 重塑农房风貌
“现在我们村里的条件好得很,出门就有水泥路,买肥料都可以直接拉到家门口了。”团和村3组村民干贵松说起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好,话就停不下来。
自2007年启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以来,团和村已逐步完善了通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村民文化活动阵地等系列基础设施,建成投用通村水泥路6.08公里,入户路2.3公里。各组生产便道、山坪塘投入使用。团和农庄环线已完善,登山步道、游客中心正在建设中……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村民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新的追求。本着“房前种瓜种豆、房后养鸡养鸭,留得住乡愁、看得见炊烟”的原则,该村依山傍水,就地改造农房风貌,体现“团和”特色。
如今,走在团和村里,看到的是绿荫掩映中的小楼,房前种着小菜、屋后养着家禽牲畜,宛若身在一幅乡村水墨画中。
居住环境提升,还积极带动了村民素质大提升。“看着这么安逸漂亮的环境,我们家家户户都高兴得很。以前渣渣草草都乱丢乱烧,现在垃圾都集中收集、清运了。”村民刘大妈说,晚饭后,村里的大妈大伯们都会像城里人一样到村活动中心跳坝坝舞。
多产齐头并进 带领村民奔小康
“现在村里发财门路越来越多了,可以种枇杷,可以搞水产,还可以开农家乐。”6组村民张汝霖的腰包越来越鼓,心里美不胜收。
近年来,团和村在发展传统产业枇杷的同时,根据市场导向,引导村民发展水产养殖、旅游三产等,带领村民早日奔小康,示范引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做优枇杷产业。五星枇杷因其个大味甜远近闻名,而团和村就是五星枇杷种植基地之一。该村2002年组织人员到东溪镇学习枇杷种植技术,并经改良品种后推广,得到村民积极响应。目前该村种植枇杷800亩,年产值300余万元,枇杷销售收入是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去年底,为应对枇杷过冬难问题,该村动员枇杷基地业主发展起了大棚枇杷。年初,不少露天枇杷遭遇霜冻灾害,而大棚枇杷却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做强水产养殖业。依托便利的水源,村民修建蓄水池,养殖团鱼、“四大家鱼”以及黄鳝、乌鱼等市价较高的水产品,为简阳城区以及成都周边地区提供水产品。该村发展起了一个团鱼孵化池,孵化团鱼卵,为周边地区提供团鱼苗。此外,成立了2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
强力推进乡村观光旅游业。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团和村也看准了这个“香饽饽”。引进业主发展观光苗木产业,种植银杏、桂花、樱花等观赏性较强的植物;依托浅丘地貌,修建骑行环线、登山步道等,吸引广大户外活动爱好者;筹划建设游客中心等,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为游客提供集休闲、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贴心服务,让游客感受到这里与其他乡村与众不同,留恋这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里空气好,景色好,还可以骑行和登山,每次一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来自简阳城区的张女士对团和村赞不绝口。村道上时常可见一队队城市骑游爱好者畅游村里的场景,这对当地村民而言,已习以为常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焱生马芳)3月26日-27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香港《医院观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简阳市人民医院连续六年入围中国县级医院·竞争力百...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