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期盼。川东行者 摄“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像歌中唱的一样,又是一年新年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外打拼的打工族、异地求学的学生族,这时都开始踏上返乡路,就为一家团圆。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家就像一座港湾,永远等待远方游子的停靠,而父母就是这座港湾的守护人,但他们的烦恼和心理,又有多少儿女能明白?
一面盼望过年,渴望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一面又惧怕节后人走席散的孤独冷清。心理专家称,老年人的心理十分敏感、脆弱,子女应多点关爱,帮他们渡过节日里的“心劫”。
A面
盼
老三老四3年没回家 想他们回来过年
人物:简阳市平窝乡 曹大娘
1月28日一大早,简阳市平窝乡庙山村,曹大娘坐在卧室门口,屋里没有开灯,黑漆漆的一片。她依靠在门框,眼睛望着屋外一年前就硬化了的村道。
“迎财神,接元宝,家家户户乐逍遥。过新年,人人笑,见面说声新年好……”曹大娘正想得入神,邻居家突然大音量地放出歌来,让她回过神来,小声地念叨着,“呵,又过年了,不晓得今年儿子们回家过年不。”
今年73岁的曹大娘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伴几十年前去世了,她一手把孩子们拉扯大。
由于分家的缘故,曹大娘和老三生活在一起。多年前被在福建打工的三儿子接去一起生活,由于思乡心切,4年前她回到了老家,独自一人住在1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用曹大娘的话说,住这么大的房子是浪费,扫把一般也只到两间屋,一间自己住的卧室,一间是厨房。
曹大娘说,女儿偶尔会回家来看自己,四个儿子三个都在外面打工,一个在身边但也有一家人,都忙着。和子女不在一起的日子长了,她感觉这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的,没盐没味,想着想着就感觉心在绞痛。
如今,春节又来了。老三和老四都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曹大娘就盼望他们能回家。
留住孩子们的胃 年货多多益善
人物:雁江资溪社区 梁大爷
“每年都在盼望过年,过年子孙才有时间回来。”家住雁城资溪社区的梁大爷今年78岁,每年年初就在盼望下一次过年。
据梁大爷介绍,儿女平时都在成都、西安等地工作,孙子们也都不在身边,只有到了春节,儿女才能抽空回资阳过年,每年过年都是老伴和自己最开心的时候,“只有过年子女们才能全部齐聚,孙子们也才能回资阳来耍,平时上班、读书,我们也不愿意耽误他们。”
每年梁大爷都会准备很多年货,一方面是认为孩子们辛苦了,过年应该吃一些好的。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用好吃的,吸引孙子们留下来,让老两口多感受几天天伦之乐。
声音
关注老人心理健康
心动不如行动
“解决老人心理问题,一方面老人一定要摆正心态,老有所为,珍惜‘第二黄金时期\’,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地积极作为,用充实的生活来驱赶空虚的孤寂,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创造老有所为的平台,比如给想干事的老人创造发挥作用的机会。”雁江区老年大学校长唐晓梦如是建议。
市民文波也建议,有句老讲话,孝不孝,看行动。行动就是要接地气,动真情,用真心,常回家看看,常常打电话问问,倾听老人的心声,理解和支持老人的决定,比如像丧偶老人提出结婚要求之类的。另外,子女要帮老人转换角色和认知,如教他们用电脑、玩微信等。如果他们有心理问题,要及时劝说并陪伴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和治疗。让老人与时俱进,儿女不要只耍手机,也不要只在节日走形式。老人呵护了子女成长,子女应关爱老人终老。
链接
各方积极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心理健康,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1月15日资阳市召开了2016年老龄会议,提出要切实解决老年人关心关注的实事、好事,积极发挥基层老年协会服务农村留守老人、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基层老年协会的功能,同时要求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多组织慰问、文艺演出、老龄宣传等活动。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逐人逐户地为40户困难老人、40位老有所为老人送去关怀。不仅如此,资阳市在2014年,养老服务内容由生活照料向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化、量体裁衣式服务转变,满足服务需求个性化。
B面
忧
过节就“犯病” 希望子孙留下来
人物:雁城市民 陈大爷
76岁的雁城市民陈大爷每到春节就会病。在家里感觉头痛、头晕,但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病因,急得子女没办法。有一次他还因此和子女发生争执,闹得要离家出走。
据和陈大爷关系较好的朋友唐大爷介绍,陈大爷的性格给人感觉有点怪,他一般不和他人交谈。有一次陈大爷听说一退休老人因为一元钱自杀,目的是想让少给他一元钱的人付出代价,他就很感兴趣,还自言自语道:“哪个敢惹我,我也这样教训他。”
唐大爷称,陈大爷自己也坦诚他只是装病,尽管清楚子孙们不可能留下来和自己生活好久,但还是希望他们能留下来多陪陪自己。他还直感叹,“这过春节就是‘过劫\’呀!”
儿女回来就打麻将 也没时间顾自己
人物:雁江区丰裕镇 王大爷
81岁的王大爷是雁江区丰裕镇的村民,由于子女都在外打工,他一直在养老院生活。
随着春节的临近,要不要回家却成了老人十分忧虑的一件事。“每年回来都只有那么一两天,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去打麻将,还不如不回来。”王大爷带着怨气小声嘀咕道。
原来这几年王大爷回家过年,子女们忙着打麻将,孙子们忙着东跑西跑,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陪他,和他谈谈生活、工作,当子女想起老人时,又到了该走的时候了。“每年耍几天就走了,剩下的还不是只有我这个老头子。”经过一番聊谈后,王大爷道出他不愿意过年的原因和无奈,“既然这样,那还不如一直都呆在养老院,不回去过年。”
专家支招
老人过节有“四关” 最难的是心理关
“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传统的春节,在这个时候,老人的心理比较脆弱,有‘四关\’需要注意。”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陶世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息关。春节期间,亲朋相聚,难免畅聊,兴奋难眠,原有的生活规律打乱了,加之老年人调节功能下降,不仅疲劳不易消除,还容易旧病复发。
饮食关。家人团聚,胃口大开,暴饮暴食,饮酒不节制,最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以及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意外关。比如提防外出采购或探亲访友、布置家中节日气氛发生意外,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折腾”起来更容易发生意外。
心理关。陶世冰称,作为“留守老人”,好不容易等到过年一家人团聚,老人会因为孩子“过几天又走了”而产生很强的焦虑心理。当孩子真的再次离开,家里一下子又变得冷冷清清,这一种巨大落差会导致老人心理崩溃,产生“分离综合征”。
心病还需 “心药”医
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杨天林表示,老人在春节期间,最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建议家人多关心。心病还需‘心药\’医,子女要真正让心回家,比如给老人添置新衣,抽时间和老人做点游戏,陪老人看春晚会等。
省劳动模范、“感动资阳”十佳人物、资阳市“老有所为之星”、资阳中学退休教师胡加平称,老年人的晚年应该“玩年”。首先是心态要调整好,自己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增加自己的阅历,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多参加公益的事业和活动,让自己变得忙碌而充实。多交往,不要把自己禁锢在房间里,应走访亲戚朋友、邻居。
胡加平还建议,子女不管工作多忙,都应常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强和老人的沟通。有事了要多与老人交流和沟通,让老人有被需要感和重视感。本报记者 刘雨润 曹礼芹 王慧
新闻推荐
资阳市建成41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1个村镇被评为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本报讯(记者黄建伟)1月22日,记者从市委农工委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415个、专业乡镇38个,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资阳市围绕生猪、粮油、蔬菜、水...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