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记者在简阳市禾丰镇响水村2组见到了抗战老兵黄建文。今年93岁的他,右眼在参加抗战的过程中炸伤失明,脸上爬满皱纹,沟壑纵横间隐匿着饱经沧桑的故事。
■ 李金莲 本报记者 范宇
立志为国
抛头颅洒热血
“那时虽然闭塞,但抗战早已全面爆发,还是时不时会传来一些全国形势的消息。”黄建文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一心想要报效祖国,到战场上去挥洒男儿的热血。”
1939年,正当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年仅16岁的黄建文不顾一切,穿上了军装,加入了国民党部队。“炮声、枪声、哭喊声混成一片,作为新兵蛋子,常常觉得心里瘆得慌。”黄建文回忆道,“听到枪声就满身冒汗,不敢前进。可冲锋号就是死命令,于是给自己打气,首长都不怕,我怕啥子嘛,也就不顾一切往前冲。”
为防日寇空军袭击,黄建文所在的部队只能白天休息,晚上行军。那时他们全靠走路,晚上能见度低,又常常在丛林山野穿越,脚板磨出血是家常便饭,脚趾甲也常常磕得翻起,异常疼痛。常年风餐露宿,更是让黄建文患上了风湿病,直到今天天气骤然变化仍然疼痛难忍。但这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渐渐地变得英勇无畏,勇往直前。
绝处逢生
成永远的记忆
“有时子弹从我们耳旁飞过去,能感觉到一阵飕飕的风。”黄建文回忆道,“谁也不晓得下一颗子弹何时打来,从哪里飞过去。”
黄建文对战场的生动回忆,也正是他在抗战中最常见的场面。他回忆道,有一次通往阵地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战友很难将食物送到战场上来,炊事班班长也在在送食物的路上牺牲了。那时,他和战友已经连续几天没有进食,所有的人都快要坚持不住了。
黄建文说,当时精神恍惚,感觉灵魂快要离开身体,脑海里满是绝望的念头和对未知的恐惧。如果被渴晕、饿晕,倒下了,就会像蝼蚁一样被轻松踩死,因此班长不停喊我们坚持住。不过庆幸的是,通道还是打通了,食物在最后关头了送进来。但不幸的是,坚守在阵地上的战友立马一窝蜂地围过去,将面疙瘩汤端在手上,正准备恶狠狠地喝上一口时,却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瞬间倒下一片。
“我是幸运的……”说到这里,黄建文的声音显得有些哽咽,他起身转过头,抹着眼泪。从他的眼泪中,能够感受到他对战场上生死兄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让人坚信这段绝处逢生的经历已成为他此生永远的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佳鹭)9月14日,市人大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督查室组成检查组一行到简阳检查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岳,市政协副主席张建强、钟映海,...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