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正在教学生剪纸。■ 杨冬梅 本报记者 范宇 实习生 罗俊玲
“同学们,现在我们分成几个小组,由各个组的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剪纸,好不好?”志愿者话音未落,早已迫不及待的学生便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好!”只见各组学生围着志愿者,全神贯注地学习如何剪各种各样的图案。
8月6日,记者在简阳市东溪镇大河村见到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志愿者正在开展支教活动。依托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禾趣计划”2015项目简阳站,志愿者们积极策划、开发结合乡村实际的“活课程”,让乡村的孩子们能够在乡间大地发现美好、感知快乐、创造生活。
主题策划 让课程“活”起来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写在黑板上的《弟子规》内容是教授礼仪课时志愿者留下的板书。而此时的学生们已将注意力从黑板上挪到了各志愿者的手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志愿者如何用一张纸剪出各式各样生动的图案,更有甚者早已忍不住自己动起手来……
“礼仪课、剪纸课仅仅是‘文化传承及手工制作\’主题课程的一个部分。”志愿者邓亚平告诉记者,“我们以乡村儿童为主体 ,探索新的理念,开发了系列贴近大河村本土的儿童教育课程。”
记者从志愿者提供的一份主题课程方案中了解到,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共有团队建设、我的家乡、文化传承及手工制作、城乡连接、环境保护低碳达人、亲子活动、生态农业、结营仪式等多个主题课程,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更侧重于对乡土人文、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等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让课程“活”起来了。
共同成长 收获幸福
“老师,老师,你看我剪的这个‘囍\’,好不好看?”“老师,我剪了一个桃心,送给你。”学生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剪出了形态各异的图案。
邓亚平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他们写的作文,反映了身边的人、事、物,有内容,有想法,虽显稚嫩,却特别真实;他们画的画,有身边的人物,也有乡村的风景,虽显拙劣,却特别质朴、有趣,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学校里,没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樊嘉豪说,“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主题课程非常有趣,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生活,学习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
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支教队共有10来人,他们住在大河村一农家,共有两个屋子,男生挤一间,女生挤一间,床上睡不下,就打地铺。乡村的艰苦条件,让部分来自城里的志愿者一时接受不了,特别是洗澡、如厕等方面。
然而,通过与大河村孩子们的接触,他们感受到了孩子们身上的质朴、天真,以及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外界的憧憬。他们慢慢将心放在乡村,在用心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的同时,也学会在艰苦条件下打理好日常的生活。
“有些从来不做饭的志愿者在这里学会了买菜、做饭,也有些志愿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邓亚平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的志愿者也跟着一起成长了,通过这次支教,收获到了幸福。将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新闻推荐
赏田园好风光品杨泉猕猴桃——简阳举办杨泉猕猴桃基地网友采摘活动
网友积极参与采摘活动。8月的阳光铺满村庄的田野,金色的光芒镌刻着丰收的喜悦。一片片猕猴桃缀满枝头的地里,弥漫着清香的果味,络绎不绝的网友正欢快地采摘着,欢声笑语阵阵传来……8月23日上午,由...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