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育林 本报记者 朱涛
“目前,我们以简阳晚白桃为主打品种,有各类早、中、晚熟优良桃品种30多个,从5月中旬到9月底均有不同熟期产品鲜销市场,共种植面积达到11.7万亩,年产量12余万吨,产值近5亿元,现在是全省桃子产业的第一大县。”近日,简阳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曾亮华颇为自豪地说。
据悉,为带动和打造简阳晚白桃产业发展,2011年简阳市提出重点推进“一带两园”建设,即以两园为核心,建设两个万亩示范片,点片结合,着力打造 “久(久隆)—石(石盘)—周(周家)”路5万亩优质水蜜桃标准化示范带;倾力打造“两园”,一是依托力盛晚白桃专业合作社,建设周家南冲堰简阳晚白桃标准化核心示范园,使之集生产示范、品种资源、繁育体系三大功能为一体。二是依托简阳市兴农种植业合作社,建设贾家晚白桃标准化示范园。通过项目打捆,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技术普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绿色食品认证,提升园区产业,以桃花、果品为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就目前来看,果农种桃子的经济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正常情况下每亩一年能够达到2、3万元左右的收入。”曾亮华表示,下一步简阳将以建设现代绿色都市农业为主题,以简阳晚白桃发展为主线,以“核心区+示范区”为科技示范载体,实施简阳特色产业东移战略。每年投入100—200万元用于桃产业种苗扶持,每年计划新增种植面积6000-10000亩左右,到2020年,计划在“龙泉山阳面”、三绕沿线、成安渝连接线及毗河引水灌区,新植以简阳晚白桃为代表的水蜜桃7万亩,实现桃产业总面积18万亩,产量22.5万吨,其中简阳晚白桃单品8万亩,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桃主产区。
此外,简阳桃产业近年还带动了农业旅游观光、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农资生产与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多元化发展格局。近几年的龙泉山东面桃花节,每年都要吸引数万游客到这里赏花踏青,从而带动了当地颇具特色的“桃花经济”的发展。
“通过举办桃花节,当地已开办了100余家农家乐,增加了约有1个亿的旅游收入。”曾亮华介绍,产业和旅游互动发展,不仅助推产业基地发展,探索出了城郊型、生态型、观光型的都市特色农业路子,也延伸了产业链,夯实了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
新闻推荐
8月21日,记者在简阳市禾丰镇响水村2组见到了抗战老兵黄建文。今年93岁的他,右眼在参加抗战的过程中炸伤失明,脸上爬满皱纹,沟壑纵横间隐匿着饱经沧桑的故事。■李金莲本报记者范宇立志为...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