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蒲敏
2015年,资阳市将继续深入实施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工程、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九大民生工程,其中扶贫解困工程,最为牵动贫困人群的心。
从积极推进“挂、包、帮”行动,彻底改变贫困农村面貌;到再次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有效解决贫困群体大病医疗难题;再到“法律援助”的触角伸及省外,服务外出务工的资阳人……扶贫解困工程点滴落实在基层,为百姓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
整村推进 让贫困村早日富起来
“过去,我们12个组只有两台变压器,打谷子想用一下机器都只有等到晚上12点之后。现在,我们村争取来的农网改造项目总共投入300多万元,改造后使用各种电器设备都没有问题了。”简阳市老龙乡土地坳村村主任向记者介绍。
2012年至2015年,该村新建公路15.5公里;争取农网改造专项资金347万元;新建12口蓄水池;为38户农户危房进行改造。
这仅仅只是“挂、包、帮”行动中,驻村干部为农村带来新变化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到2014年,全市向扶贫村投入各类资金5.48亿元,全市共新建通村水泥路752.95公里,新建水利设施2890处,危房改造948户,发展规模产业3.68万亩。
记者从市扶贫和移民局获悉,2015年,资阳市扶贫移民局扶贫解困的目标任务是:全市帮扶贫困家庭22720户;帮扶总人口达到70441人次,全市规划贫困村47个,将帮助5.19万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今年,资阳市第三批“干部驻村行动”将正式启动,届时,将有多名市县级机关干部奔赴贫困村,从“道路、水利、产业、民居”等方面着手,整村推进,把“***”和“区域性扶贫”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医疗救助标准 解决贫困群体大病就医难
简阳市新市镇永和村一组村民罗正强、申开巧夫妇于2012年8月11日生下双胞胎儿子罗天辰、罗天骏。两个孩子生下不久后经华西医院检查确诊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估计所需治疗费用约20余万元。
得知消息后,简阳市民政局立即对罗正强家庭进行了救助:一边按程序将其一家四口纳入了农村低保保障范围,一边在新市镇民政办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为他们解决了医疗救助两万余元。简阳城乡社会救助管理局还积极为双胞胎申请并纳入了四川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计划,为其减免了8万元手术费;协调医院为罗正强及儿子的住院治疗费用给予了减免。如今,罗正强的双胞胎儿子得到了及时救治,家庭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2015年,资阳市4个县(市、区)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的标准,个案最高救助资金可达6万元,大大减轻了特殊疾病群体的经济负担。
今年,全市扶贫解困工程,城乡医疗救助方面的目标任务为:全市范围内城乡医疗救助的标准要达到60%以上。截至2015年4月,全市目前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64.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7%。
法律援助 触角延伸到省外
“下一步,我们将在嘉兴再建一个工作站,为在嘉兴务工的资阳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2015年,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拓宽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健全机构网络,跟进法律援助服务,将法律援助触角延伸到省外,在资阳籍民工较为集中的省市建立工作站。现已在西藏的拉萨、南京秦淮区、浙江绍兴、广东中山建站,雁江区法律援助中心驻呼和浩特工作站正在建设中。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立将成为资阳法律援助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2015年,资阳市法律援助的目标任务是服务群众15000人次,办理案件1400件,建立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12个。截至5月中旬,已完成服务群众7272人次,完成率48.5%;办理案件884件,完成率63.1%;新建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5个,完成率41.7%。
新闻推荐
营造法治氛围参与法治实践——资阳市2015年依法治市集中宣传月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王继今年是资阳市依法治市“基层基础建设年”,5月是资阳市依法治市集中宣传月,各地各部门广泛动员、有效凝聚各界智慧和力量,营造出了浓厚氛围,为法治资阳建设提供了有力...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