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州包子石桥面,要吃麻花草池堰”,这是上世纪流传于简阳的民谣,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民谣中的石桥面就是传统手工制作的“石桥挂面”。
石桥挂面,“条细如丝,中间空心,煮不浑汤,不泥不断,口感柔滑”,是简阳市石桥镇的著名特产。
据史料记载,石桥面创于南宋,盛于元代,到了清朝被指定为敬献朝廷的贡品。其配料、制作、用水,属传内不传外的“祖传秘方”,产量甚小。
石桥挂面好吃跟其选料考究有关。为了让面吃起来更有嚼劲,石桥面不仅采用北方优质麦粉精制而成,还在制作过程中加盐以提高面粉的筋性。不同的季节加的盐的多少也不同。
石桥挂面制作方法也很独特。“自从‘离夫\’以后,朝日‘打扮擦油\’,结交‘两个光棍\’,周身‘摆弄风流\’,只说‘天长地久\’,谁知‘刀切两头\’。”这是流传于石桥镇民间的一句顺口溜,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面的制作过程。“离夫”即小麦磨成粉离开麦麸;“打扮擦油”指和面时不断揉搓,并不时抹清油;“两个光棍”即用两根小棍挑着,让面条自然脱水;“摆动风流”则是小棍一根插在高架上,另一端下垂,随风摇摆;“天长地久”指面条在高架上一端高耸云天,一端紧挨地面;“刀切两头”即将靠近小棍的“面头子”切掉,包装为成品。整个制作过程,简直就像是一场浪漫的艺术表演。
据做面师傅介绍,现在做石桥面的过程有所改善,但没有太大的变化,大大小小的工序加起来,一共有20多道,任何一道工序上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成品的质量和口感。
如今“石桥挂面”的工艺已公开,制作、包装更有诸多改进,石桥挂面又重新吸引了世人的注意,而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也正待后人传承。 范宇 本报记者 段玉清
新闻推荐
四个月发乡村旅游财24.6亿元4月24日,周末还未到,简阳贾家镇樱桃沟农家乐老板李华芳依然忙得不可开交。“一上午就来了100多个游客。”李华芳说。再过几天,持续近一个月的樱桃节即将结束,李华芳说,“不...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