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县大堡镇双溪村月儿坪新村居民点,红色大梁门下一排红色的标语格外显眼,“爹亲,娘亲,党更亲”的标语表达了彝族同胞的感恩之情……
在简阳市坛罐乡烧房村,一家农户修葺一新的小楼上挂着红底白字横幅,“新农村好”四个大字在春阳下熠熠生辉……
质朴的语言,道出一个事实:在四川,新村示范片的主导产业连片发展已具规模、村落民居规划建设成效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和新型合作组织得到加强。
时间,回溯到2010年。是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新村建设为载体,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以此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决策。把新村建设摆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做好新村建设整体性安排,这是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特点。在藏区、在彝区、在平原坝区、在丘陵地区、在盆周山区……新村建设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全省各地。截至2011年底,省、市、县三级示范片投入资金495.6亿元,建成新民居143万户、新村聚居点6344个,其中,“50+10”示范片新建新民居23.93万户、新村 (聚居点)925个。同时,积极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50+10”示范片开展试点67个。两年多来,在新村建设成片推进平台上兴起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连片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省省市县三级示范片累计连片发展种植业1075万亩、规模养殖户20万户,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827元,同比增长17.2%。
与新村建设同步提升的,是农村社会功能的历史性提升。近3年来,四川省加快推进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公共服务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转变,服务能力大为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也在进行,新农村的基层治理正逐步由“为民做主”走向“让民做主”。
现代与文明——四川新农村正在作出注解。
本报记者 何海洋 衡昌辉
桑清 田为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创先争优活动促项目建设呈“三好态势”——□本报记者刘宏顺郑先聪10月10日至11日,资阳市召开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建设现场呈现出的“三好态势(发展态势好、项目推进好、干部状态好)”让人为之一振:毗...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