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44岁的陈道芝还只是简阳市石板凳镇莲花村一名普通农家妇女,除了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小孩之外,闲时就靠养殖家畜赚钱贴补家用。如今,陈道芝包下了30亩地发展大棚种植产业,半年不到净赚五六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女能人”。
转变,源自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
2月6日,记者驱车赶赴莲花村采访。行至莲花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热情朴实的陈道芝已经在路口等候。
“要不是小额贷款资助,我也走不上这条致富路。”陈道芝说,2006年以前,她还是外出务工大军的一员,深圳、新疆都去过,一年下来挣一两万元,生活算不上富裕。2006年以后,为了儿子上学,加上家中老人身体不好,她便回了乡,靠养殖赚钱贴补家用,全家年收入提高到三四万元左右。“这几年大棚蔬菜、水果发展很好,去年听村、社干部宣传妇女小额贷款政府贴息,自己不用给利息,我就想自己尝试着搞一下。”
2011年7月份,陈道芝通过妇女小额贷款贷了8万元,加上几万元积蓄,在本村租了30亩地,种起了大棚西瓜。尽管没有任何大棚种植经验,但当地农业基地、创业园区众多,基础设施和政策、技术等配套完善,陈道芝初创业就取得了成功。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大棚西瓜大丰收,毛收入15万元,除去大棚租地费、种子、肥料、人工以外,净赚五六万元;西瓜过季以后种植青椒,第一批冬青椒已经上市,加上第二批春青椒,“一年收入10来万没有问题。”
如今,靠着大棚种植致富的陈道芝家不仅盖起了“假三层”新房,还带动租地农户就近居家就业1000余人次,年均增收2000元。去年5月换届,她被选为莲花村3组社长。
“如果农产品价格一直不错的话,我会继续贷款,再多租点地,规模再发展大一点。”站在新房前憧憬未来,陈道芝脸上洋溢着笑容。
[数据]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省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0.9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创历史新高,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新闻推荐
——走近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简阳武庙乡、丹景乡党委书记潘水平□本报记者刘宏顺59岁的潘水平,在简阳是出了名的大忙人——同时担任武庙乡和丹景乡的乡党委书记。武庙乡和丹景乡同处龙泉山南麓,山高...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