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都江堰 > 正文

幺爸与都江堰岁修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1-01-06 02:26   https://www.yybnet.net/

□王富祥

都江堰岁修,在寒冬腊月间到次年清明前,沿江两岸民众利用枯水期修缮加固江堤。从都江堰建堰起,2000多年,岁修从未间断。这些年来,江堤修砌的混凝土浆砌堡坎代替了传统的杩槎、石笼,再没有大规模动员两岸民众参与,变成了专业施工队伍来完成。

有记载的都江堰岁修,是宋朝《宋史·河渠志》。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岷江上游原始森林砍伐严重,夏季下雨时节,洪水咆哮而下,冲毁堤岸,沿线粮田、农房深受其灾。夏季防洪救灾,冬季岁修江堤,成了灌区沿岸的大事。

岁修时,每户人家都要出壮劳力。幺爸年轻力壮,自然年年都去岁修,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顶风冒寒,与生产队的壮汉们在岷江里淘沙担土,就地取材,把石头选出来,肩挑背扛到岸边,把用川西林盘的竹子做原料编织的竹笼填满,一层层堆成江堤,在迎水面上阻挡水流的冲击。

岁修时节也是寒冷季节,但有岁修的河段总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标语、高音喇叭催人奋进。中老年人在岸上划慈竹编竹笼,年轻人在江心挖淘淤积的沙石,来来回回挑土背石头,妇女们临岸垒几排大石头,搭上一排特大号锅,炊烟随江风飘逸。

露天厨房,是民工们每天打望最多的地方。幺爸和生产队的年轻人负责搬运石头,搬石头是费体力的重活儿,体力消耗大,胃口也出奇好。幺爸曾神乎其神地吹嘘自己和三个工友在岁修结束后打牙祭的趣事,在馆子里一顿吃三斤米饭,外加五斤肥膘回锅肉,还夸张地说把肚脐眼都胀来翻起了。

幺爸总喜欢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在岁修工地上的各种龙门阵。当妇女们将饭菜煮好时,民工们都顾不得洗手,直接拿碗盛饭。幺爸第一碗饭一般只盛半碗,快速吃完后再盛第二碗,第二碗按得紧紧实实的,还要冒个尖,再倒点菜汤,端到一旁,选个大石头坐下慢慢地吃。那些第一碗就盛满的,吃完再去盛饭时,箩筐早已见底。

其实,幺爸并不知道“深淘滩,低作堰”这些高深的岁修原则,挖哪里,挖多深,都是在岸上拿着皮尺来回走动的水利员指导的。民工称水利员是“水官”,是民工们心目中的权威专家。

幺爸舍不得穿那双军用黄色胶鞋上工地,那是平常天气好、农活少时才穿的。上岁修工地都是穿已经半旧的、奶奶千针万线做的千层底布鞋,耐磨、合足、软底,在凸凹不平的江心不容易崴伤脚。每年岁修结束,大脚趾拇早把两只千层底布鞋抵出个对称的“眼睛”。

幺爸的肩膀上有一副垫肩,为的是防止扁担磨伤肩膀。垫肩的内胆,用旧衣服缝制,表面一层是蓝色的新劳动布。奶奶手巧,总在垫肩上锈一些简单的花纹,像时尚的工艺品。

最近,幺爸说想去当年他多次参加岁修的鱼嘴、飞沙堰看看。我们一行人站在钢筋混凝土和卵石筑成的鱼嘴观景台,这里已是旅游网红打卡点,过去被江水冲刷的杩槎、石笼早已没有踪影。我们任凭从千里岷山奔驰而来的江风吹拂,幺爸的目光长时间停留在鱼嘴迎水面的那些石头上,仿佛在重拾远去的记忆。

其实,幺爸曾经就是这河堤上的一块石头,朴实、坚守,守护着灌区的万顷粮田。当晚,幺爸立于鱼嘴观景台上时的眼神在我脑海久挥不散,我写下一首小诗《岷江石》:“石头是江水内心的事物/镶嵌在都江堰的堤岸上/成为堤岸的基石/为狂野的岷江水,牢牢地守住底线。”

新闻推荐

方寸照片再现“天府水乡”百景

旧光影里循河入流方寸照片再现“天府水乡”百景老成都平原沙河上的水磨房。[英]伊萨贝拉·露西·博德《长江流域旅行记》...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听南桥水声2020-12-25 06:35
猜你喜欢:
评论:(幺爸与都江堰岁修)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