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扫墓祭祀、缅怀故人,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4月8日,记者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全省各公墓单位共接待实地祭扫人员51.7万余人次,提供代为祭扫2200余次,参与网上祭奠人员达4.2万余人次。无论采取何种祭奠方式,文明祭扫在当下已成趋势。
清明小长假期间,省内各公墓单位对祭扫群众均实行实名核对、验码放行,根据线上预约和实际人流情况进行分时流量引导;对未进行预约祭扫的人员,组织实名登记并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体温检测,做到有序放行。此外,一些公墓单位还推出套餐制等远程祭扫服务。
“今年由于疫情因素影响,选择远程祭扫的群众明显增多,一方面是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到场祭扫,另一方面是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相信未来‘云祭扫’会逐渐成为主流。”省政协委员、都江堰市民政局局长李智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也应与时俱进,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云祭扫”同样具有仪式感,且在当下进行“云祭扫”,既顺应疫情防控需要,又能根除攀比浪费等祭扫陋习。
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大力倡导城乡居民树立节俭文明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环保祭扫等文明殡葬观念,取得明显成效。摒弃香烛纸钱,提倡鲜花祭扫等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李智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更加关注生命本身的意义。文明祭扫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文明风尚的养成息息相关,虽然祭扫形式变了,但人们缅怀逝者、慎终追远的心意和情感并没有变。
□本报记者 赵俊然
新闻推荐
绵阳市援湖北医疗队第二批返绵队员手捧鲜花,分三批次登上充满荣光的舞台。图为第二轮队员合影留念。(本报记者苏东华摄)绵阳...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