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都江堰 > 正文

山水金城渐成旅游打卡地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9-30 06:21   https://www.yybnet.net/

羊皮筏子水天一色兴隆山黄河母亲市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兰州旅游业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到如今兰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生产力迅速增长,与之相关的“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19年1至8月,全市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663.6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实现旅游总收入502.9亿元,同比增长29.6%。兰州旅游业已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亲历者说

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原局长范文:打造精致兰州提升城市品质

水车博览园已然成了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重要的旅游景点,任凭国内外游客观光、休闲,品位黄河文化。

对此,该事件亲历者的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原局长范文说,2003年春,市上有关领导调研南河道疏浚工程,受“都江堰”的启发,他提出在南河道入水口处修建水车大观园,用水车引水渠中的自流水和水车提起来的水,解决南河道的疏浚问题。同时,恢复兰州“水车之都”的称誉。这个提议既解决了南河道的疏浚问题,又在此处建了一个旅游景点,也为百里黄河风情线增添了新景点,立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工程很快得到立项。地址选在故址水车园黄河段,定名为“水车博览园”。

在水车园建设过程中,兰州市旅游局及有关方面从一砖一瓦一石做起,经过缜密设计,打造了蕴含兰州“两山夹一河”地域特征和“天地人和”寓意的兰州水车博览园,并于2004年8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真实地再现了兰州的水车文化和兰州人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的实践活动。同时,兰州还相继建成了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中国秦腔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和“兰州国学馆”等,这些文化场馆的建设,不仅为兰州的城市文化注入了内涵,还极大地助推了兰州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黄河之滨也很美”。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黄河风情线的文化内涵,范文说,西湖有白居易主政修建的白堤,有苏轼主政修建的苏堤,有雷峰塔的传说,有岳飞于谦的墓。“为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得重西湖。”西湖用它的山水,凝结了人文,书写了历史,成就了民族感情。

兰州旅游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兰州旅游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壮大的。7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旅游业的成长壮大,兰州旅游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78年至1985年,为初创阶段。旅行社由1979年的1家发展到十几家,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四、五千人次。

1986年至2000年,为探索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发展起来。兰州市旅游局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于1986年正式成立,到上世纪末,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创汇1000多万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多元人民币。

2001年至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从“十五”以来,国家将旅游业作为促进对外开放,拉动内需,带动投资消费,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来抓,尤其是“黄金周”假日旅游经济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和快速发展。

2011年至2018年,为跨越发展阶段。2011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2013年《旅游法》颁布实施,这标志着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全市旅游业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

旅游要素日臻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近40多年的发展,与兰州旅游业息息相关的“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生产力迅速增长。2005年,兰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4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211万元;2019年1至8月,全市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663.6万人次,同比增长27.6%,实现旅游总收入502.9亿元,同比增长29.6%。

目前,全市现有旅行社291家;A级旅游景区29家(其中: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14家,2A级景区8家);星级酒店44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2家,三星级28家,二星级3家)。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不断健全,为全市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3.76亿元,增长12.4%,占全市GDP比重2.53%,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38.97%。文化产业发展在全省的首位地位依旧稳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显现。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已形成并覆盖了120个门类中的90多个,主要分布在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出版发行、广播影视等9大产业门类。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初具规模

2018年,全市65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共完成投资37.249亿元,建成甘肃天庆博物馆、兰州自行车博物馆2座民营博物馆;建成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岚沐文体旅创意产业园2个文化产业园区;西部恐龙园一期、花田巷、“开心农场”生态文化度假村、树屏小镇一期、“文创+”创新创业生态综合体等项目投入运营。

2019年,全市确定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76个。其中;续建项目56个、新建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738.47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已完成投资32.84亿元。兰州树屏丹霞景区、大众巷城市有机更新工程等项目已启动建设;甘肃华夏收藏文化博览园、华夏文化展示中心、老家·浪街旅游小镇、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项目进展良好。

目前,兰州市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行业龙头带动效益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地)已发挥出集聚发展态势,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有10个。

■发展亮点

黄河风情线:兰州人的精神家园

经过多年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已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成为兰州大众文化的标志,也成为了兰州人骄傲的精神家园。目前,百里黄河风情线从东到西已经有霍去病西征雕塑,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雕塑,龙园,生命之源,人文始祖园等,这些文化景观为兰州增色不少。

黄河之畔,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中山桥,以及“城市会客厅”的百里黄河风情线自然成了外地游客走进兰州的第一个旅游景点。因为这里的中山桥、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龙源等景点景观,星罗棋布,让人目不暇接。在静谧的夜色中,舒缓的黄河将人们一整天的疲惫冲刷得干干净净。黄河两岸在各种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姹紫嫣红的花卉映衬下,人们可尽情纳凉休闲,享受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在这里或乘坐快艇、游船与黄河进行“零距离”接触,或走上色彩斑斓的中山桥,感受兰州的“心跳”和发展变化的脉搏,或观赏南北两山清秀俊朗的山峦和亭台楼阁,感受黄河之都的味道与风韵。

作为兰州标志性景点的中山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悠久的桥梁。自实施亮化工程后,每天夜晚都是人潮涌动,并一跃成为兰州的网红热门“打卡”之地。在此过程中,兰州旅游因势利导,果断出击,精心打造了具有兰州地域特征的水车园,让外地人在兰州城区找到了一个品读历史、体味生活、休闲纳凉的好去处,进而提升了百里黄河风情线的品位与档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万宏文/图

新闻推荐

救下坠河2人还出钱救急 四川一农民被授“见义勇为勇士”

因不熟悉路况,成都都江堰2男子驾车不慎坠入河中。入夜后的河水冰冷刺骨,紧要关头,包世义跳下近3米高的堡坎救起2人,不但拿出5...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奋进历程辉煌巨变2019-09-26 06:17
评论:(山水金城渐成旅游打卡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