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堆与宝瓶口,见证着李冰父子开山引水的壮举。都江堰鱼嘴就像白海豚,一半头部露出在水面上。
麦坤 文/摄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城西。踏入都江堰景区,没有想象中的大坝。我们从景区大门往里走,一条直直的石板路两旁,是两道清澈的渠水,水渠旁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一个石雕龙头,张开的龙嘴喷出一股水流,到水渠尽头,则各有一个大的石雕龙头,“哗哗”地喷出弧形水柱来,甚是壮观。
走完石板路,沿台阶拾级而上,但见一座两层楼阁伫立上方,楼阁二层栏杆外悬挂一黑底红字的匾额,上书“伏龙观”三个大字。观内大殿供奉着伏龙造堰的李冰父子雕像,由于年代久远,石像上李冰的面容已是模糊,但仍可感受那巍巍伟丈夫的气魄。
转入后殿,看到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观看了模型,我才对都江堰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原来,都江堰并不是我心中所想的一道大坝,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部分组成。
宝瓶口则是岷江之水得以进入成都平原的关键,因为在岷江与成都平原之间,隔着一座玉垒山,只有打通玉垒山,才能使岷江水既能流向东边,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又减少西边江水的流量,有效遏制西边江水泛滥的惨状。宝瓶口状如其名、功如其名,系由李冰父子集民间和自身智慧,凿石开山,滔滔岷江之水由此流入,犹如一个宝瓶,开口面向成都平原,宝贵的水流泽被良田、惠及百姓。
看完电动模型,我步入伏龙观二楼平台,眼前赫然开朗,平台栏杆下便是岷江澄碧透绿的水面,在远山的迤逦映衬下,直直撞入人们的眼帘。其中,右侧一股水流在平台下方骤然湍急,人们的眼光便不自觉地被水流牵引着,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往右走,走到右侧栏杆,宝瓶口已在下方。那是开在两山之间的一条狭窄通道,青绿的江水像是千百年来一直接受着李冰父子的召唤,涌着层层波浪从这里进入成都平原,流出一个全新的境界。
从伏龙观平台旁的石阶走下来,踩着花溪栈道,一边欣赏宝瓶口如同“幽峡出平湖”的美景,穿过仿制索桥,前往飞沙堰以及鱼嘴所在地。
近观飞沙堰,令人再一次赞叹古人的智慧。飞沙堰位于金刚堤与人字堤之间,在建筑材料只能天然采集的时代,人们编织长形竹笼,笼中装入卵石,把这样的卵石竹笼一层一层堆筑,造成一定高度的堰体。尽管不是汛期,无法观看到飞沙堰工作时的状态,但是站在堤上远观平静流经飞沙堰的江水,仍可确知它那令洪水驯服的力量。
走过长长的金刚堤,由堤上密密种植的云杉,以及花草点缀的沿江夹道,可以清晰地抓住沧海桑田之感。两千多年前,当李冰父子筑起这道分水堰,它的使命,就只是治理江水,造福百姓。而今,不仅被治理的江水继续造福百姓,这堤上的一应景物气象,也无一不在给漫步其上的人们带来愉悦感。
走到金刚堤尽头,远眺安澜索桥后,走上外江闸,往江面看下去,就是鱼嘴了。那白色卵石饰面的堰体,像是一头白海豚,仅仅把它的嘴和一半头部露出水面,绿色的江水在这里分开,岷江就有了内外之别。至此,都江堰科学精准的水利系统,也就从脑子里的想象,变成了全部的现实,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它还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工作着,没有随着历史的尘烟湮灭,也没有成为一处遗址、一个废墟,它还在为天府之国的美丽富饶作着贡献,引导这碧绿的江水萦绕成幸福的纽带。
眼前的都江堰,雄风浩然,伟岸巍然,令人不由得赞叹一声:“壮哉!都江堰!”
新闻推荐
4000余名选手舞动蓉城 传递成都之美 第十届世界体育舞蹈节绚烂落幕
选手在比赛中昨晚,由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共同主办,成...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