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旁的扬州新城□记者刘兵报道编者按:千年运河、文脉传承。贯穿山东境内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五市的京杭大运河,是山东省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伴随大运河通航工程的推进,沿线城市文化旅游发展也渐成热点。山东积极探索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打造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品牌,实现文旅产业带动运河沿岸经济繁荣?5月3日-6日,在扬州举办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与省外的实践探索,或为山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提供借鉴。
□本报记者刘兵
大运河上下2500多年,蜿蜒3500多公里,是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命脉。运河文化是我国“活”的、流动的文化遗产,孕育了丰富的江南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等,繁荣了8省市众多经贸城镇。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开发,重塑大运河的繁荣,让运河“活”起来,是摆在沿线8省市的一道重要课题。
以点带面:
打出“鲁风运河”文旅牌
作为明清时期有名的水旱码头、商贸重镇,时下的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每到夜晚,灯火辉煌,游人如织,再现了当年的“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
“留古、复古、承古、用古”,枣庄市按照“原空间、原尺度、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原地工匠”的标准,把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筑,在运河沿岸建设起的这座古城景区,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基因上复活起来。
不仅一个古城实现了复兴,古城还带动了运河沿岸各相关产业的发展。运河美食、茶楼住宿、休闲公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应运而生,顺势繁荣。
在聊城,京杭运河示范段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该项目南段区域为休闲康健绿地区域,具有休憩、集散、餐饮、零售功能,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康健需要;中段区域为京杭运河古船闸遗址文化区域,以滨水码头、四河头船闸公园为主题,设计跨徒骇河人行景观天桥;北段区域为运河文化展示区,景观风貌展示以“文化+休闲”为主题。
据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光辉介绍,聊城还将举办第五届运河论坛,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运河周边城镇建设与开发等工作,把运河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关联起来,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当前,山东省正深挖山东运河沿线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以运河为廊道,以城市为节点,以点带面,构建江北都江堰、鲁运河体验、舌尖上的运河等带状遗产旅游目的地产品集群,打造“鲁风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省外经验:
各类活动竞相绽放
运河繁华在,文化韵味长。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好契机。省外大运河沿线的各省市在保护开发运河上下足了功夫,积累了众多经验。
5月3日晚,扬州大运河旁,璀璨灯光将古老的运河装点得分外妖娆。首场璀璨运河灯光秀表演和歌剧《运之河》如期上演。歌声飘扬,穿越古今千年的交响,回荡在运河之上、观众耳畔。
近年来,扬州每年都举办世界运河论坛,加强运河城市的互联互动,规划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国际交流,特别是充分利用开发运河沿线园林、古宅、古村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丰富多彩的戏剧、曲艺、民俗、公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打造成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市民游客的运河游览体验。去年底,江苏省还设立了首期规模为200亿元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组建省级重点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等。
而在河北沧州,他们正在实施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带计划,建设沧州运河景观带、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吴桥山水田园综合体、吴桥杂技服务中心、吴桥运河公园、东光运河文化旅游带、泊头市运河景观带、泊头市工艺铸造小镇、南皮县文化展览中心等项目。北京市通州区则着手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郑州市惠济区着力打造一个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商务度假、娱乐休闲和研学教育等文旅深度融合的古荥大运河文化区。
大运河沿岸各城市正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以运河为平台和纽带,构建独具特色的地域产业格局。
专家建议:
联盟合作守正创新
运河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前,包括山东省在内的不少省市对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对大运河文化价值的认识还不够。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深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认知,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相关部门要对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在大运河文旅资源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利用与转化。
大运河是一个巨大的线性文化带,保护与开发不能因行政划分而人为割裂,沿线省市要加强联系,携手共同推动大运河的发展。当前,民间自发形成了譬如旅游、文化带建设、智库、文化馆、全媒体等各类联盟。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该充分鼓励并利用好这些联盟,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联盟发展中发现的品牌形象不清晰、产品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认为,打造大运河文旅国际品牌时不我待。现在各地叫“运河之都”的城市不下4个,大运河的开发要发挥各类联盟和平台的作用,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做大做强入境旅游,通过外国游客“走进来”带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京杭大运河旅游规划总规划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认为,大运河开发要注意目的地化和产业化。各省市开发大运河不能脱离本土文化实际,照搬其他地方的“风景”,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出独特的运河文旅产品,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保护性开发。
新闻推荐
12道风景!四川首条山地轨道——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这样走
近日,交通运输厅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信息管理网发布了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勘察设计(1标段)招标公告。...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