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都江堰 > 正文

天府竹雕出聚源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9-04-17 06:49   https://www.yybnet.net/

□ 吴志维 文/图

阳春三月的都江堰聚源镇,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寂静安宁的田野里一片青绿,路上偶有的行人不时惊起一群啄食的鸟儿,远处是川西坝子司空见惯的林盘村舍,一垄垄青翠的竹子勾勒出整座村庄的天际线。

千百年来漫长的农耕时代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创造出各式各样利用竹子的方法,赋予竹子丰富的文化承载。聚源竹雕,无疑是众多利用竹子的手工艺的巅峰。2011年,聚源竹雕正式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家住都江堰聚源镇的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尚昆就是聚源竹雕工艺的集大成者。

雕刻中的高尚昆

高尚昆雕刻的竹制精品

神州多雕工,川派树一帜

古往今来,竹子对于四川人有多重要,苏东坡早就一言以蔽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川人对竹子的利用多见于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从略显粗疏的席篓篱耙,到精致细密的瓷胎竹编,林林种种,不一而足。聚源竹雕,正是清代以来川派竹雕的杰出代表,至今,国内甚至海外懂行且慧眼独具的玩家,对聚源竹雕都青睐有加,购买收藏。

雕工精美的竹制鸟笼是川派竹雕在神州独树一帜的精品,聚源竹雕为其代表,其最经典的作品当属被称作“太子笼”或“宫廷笼”的竹制鸟笼,鸟笼下方宽约一寸的大圈全部采用镂空工艺雕刻。鸟笼的配件如鸟杯鸟缸的支架、门框,甚至曾经镶嵌过象牙雕件,无不精美至极。

追溯其源,自清代八旗子弟入驻成都后,旗人们把京城纨绔子弟们的时尚玩法也带到了成都,而精雕细琢的鸟笼则成为他们竞相把玩攀比的玩物。那时,成都市面上出现的竹雕鸟笼已非常精美,特别是人物的脸部,虽然只有火柴头大小,但人物的年龄、身份甚至喜怒哀乐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让人称奇叫绝。我在采访高尚昆时,他就对我说,他曾偶得一枚清代成都著名竹雕艺人江腾伯所雕的鸟笼,虽然只是部件,仍让他欢喜莫名,如获至宝似地临摹了三年。

北方有一种叫“合竹”的工艺,就是将竹子外层的青皮用小刀刮削下来,贴在鸟笼裸露的黄篾之上。在聚源竹雕里,这一工艺叫“贴青”,聚源竹雕中的贴青因青皮更薄,做工更精,达到了与原物近似得可乱真的程度,较之北方的竹雕鸟笼,聚源的竹雕鸟笼更加秀气而文雅。

一只雕工繁复的太子笼,即使在高尚昆这样的竹雕艺人手里,也要雕上一年左右的时间,一只相对简单的画眉笼也要雕上两三个月。可见聚源雕工们的精细。如今的聚源竹雕,以其人物的细致入微、图案的层次饱满,在神州大地可谓独树一帜,誉满业界。高尚昆拿出一只他雕刻的“竹林七贤”的笔筒给我看,只见整个笔筒呈镂空状,雕琢的竹子枝叶相互穿插,又相互连接。用手一摸,感觉温润光滑,一阵把玩,让人爱不释手。

竹雕精工出聚源

川派竹雕为什么最终结缘都江堰的聚源镇,耐人寻味。高尚昆自豪地说:“全国最好的竹雕鸟笼在四川,四川集中于彭州、郫县古城和都江堰的聚源三地,而其中雕得最好的,就是聚源。”如其所言,这是因为都江堰聚源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物产,更重要的是,聚源竹雕选用的竹子是百里挑一。

高尚昆最心仪的竹子是当地的斑竹。虽名为斑竹,其实竹子上并无斑点,只因竹子幼年的笋壳上有斑点故名。这种竹子,粗细厚薄均匀,每一节长度适宜,韧性好,弹力强,质地细腻,最适宜精工雕刻。

同为斑竹,选用的时候也有严苛的要求。为了保证竹节的细腻和端正,必须选用一个林盘中尽量靠近中间生长的竹子,因林盘周边的竹子日照不均匀,竹节容易突出,削平后节线也粗,且不端正,而林盘中间的竹子竹节是正的,节线也细,各个方向长得均匀,适宜雕刻精品。

有经验的艺人甚至计较斑竹的产地。同是都江堰一带的竹子,生长在羊马河东西两岸的都会有差异。高尚昆说:“河那边是沙土,长出来的竹子筋纹密实程度不够,竹簧一面太软,烤弯之后容易起褶皱,不能用。最好的是聚源附近的竹子。”

最为讲究的选料是制作鸟笼的大圈,要求“对节对桥”。就是弯成一圈的大圈,恰好是均匀的两节竹子。弯成圈后,竹子的两个节,恰好对端鸟儿所站的“桥”,也就是直径的两端。这样的斑竹,怎不是百里挑一!

选好了竹子,运输也不可怠慢。如果竹子的外皮在石头上剐蹭或者相互摩擦,将来就会形成永远无法消退的斑痕,直接影响雕刻的效果。因此,选好的竹子都要一根一根扛上扛下,不能在地上拖行,装车时也要用干的玉米壳一层一层铺垫好,方可运出。

高尚昆买竹子还有一个诀窍,就是每年冬月里下手。此时买回的竹子,不容易被虫蛀。要是开春了买竹子,即使做成了鸟笼,都有长虫的风险。

来之不易的竹子买回来后,先要打通竹节,在炭火上均匀熏烤,直到竹子两头冒油,行话叫“通气了”,此时的竹皮也由青色开始发白,然后再晾晒。随着时间流逝,光阴沉降,竹子的表面逐步变成牙黄色。放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高尚昆曾经选用过农村厨房梁上放置几十年的斑竹雕过笔筒,那岁月带来的色泽和包浆经由细腻的雕刻后,愈显沉厚,其作品堪比清代古玩。

都江堰聚源一带优质的斑竹资源,成就了此间竹雕工艺的兴盛。而都江堰厚重的历史文化,又为聚源竹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了传统的《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等题材外,都江堰独有的《十龙传说》也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备受青睐。

高尚昆拿出多年来积攒的手绘设计图样,给我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些来自都江堰本地的图案,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文及小说等通俗文化中,有的则是根据传统小说的绣像修改而来,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这些图样,高尚昆也乐意拿出来与聚源的其他兄弟工坊分享。他说:“你一个人藏着掖着,孤掌难鸣,不可能形成流派。只有大家共同发展,形成了气候,聚源竹雕的文化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彰显。”2016年高尚昆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高氏兄弟:

遍寻良师,蜕变求新

功不唐捐。高尚昆说起他和已故的哥哥高尚远的求艺之路时,感慨万千。年近天命之年的高尚昆至今清晰记得,他第一次拿起刻刀是1987年8月17日。那天,他和哥哥高尚远、表哥在老院子里一起玩耍,他开玩笑地说表哥雕的鹿不好看,自己要雕一个来比一比。自此,他拿起雕刀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毕业后,高尚昆便跟着哥哥高尚远专心学习竹雕技艺了。

当时,继承了传统聚源竹雕工艺、曾师从成都竹雕名师周志林的哥哥高尚远在成都的竹雕圈子里已是小有名气,并在成都白寿路开了个小店出售自己的竹雕制品。高尚昆在店里邂逅了知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兄弟。高氏兄弟先后应盛中国邀请到北京,在后者的小提琴工坊里雕刻小提琴。这是高尚昆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

大开眼界的高氏兄弟意识到必须通过兼收并蓄的学习,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提升聚源竹雕的品质。1994年,高氏兄弟来到上海学习玉雕和竹根雕,后来又到北京学习象牙雕。几年驻厂的学习和实践,练就了他们精益求精的雕刻技法。

学成归来的高氏兄弟很快成为聚源竹雕工艺的领军人物,他们雕刻的鸟笼,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颇具口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四川养鸟者众多,聚源竹雕鸟笼行情看好,都江堰当地就有人花上百万买聚源竹雕鸟笼,于是拜师求学的弟子也纷至沓来。

2000年,高氏兄弟索性办起了竹雕厂,带着一帮弟子日夜雕琢。随着人们的环保和爱护野生鸟类意识增强,鸟笼的生意逐渐降温,市场环境的兴替,有时让精工雕刻的笔筒也难觅买主。2016年,哥哥高尚远病故后,高尚昆关掉了竹雕厂,和昔日合伙人开始了各自为政的经营。一个笔筒卖几万元的往事,恍若隔世。

低端手工雕刻的大敌是如今普及的机器雕刻。一位不够熟练的雕刻工的作品,从价值上甚至不如机器雕刻的值钱,而后者更以数量取胜,并可以低价倾销占领市场。熟练如高尚昆这样的老师傅在这样的市场行情上,确实已难以获得往日丰厚的利润了。虽然机器雕刻永远无法解决材料差异和作品个性化的问题,但现实还是那么残酷,愿意潜心学习手工竹雕的人已越来越少。

高尚昆开始构思新的模式:能不能在保持手工传统及手法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手工雕刻的总量,缩短雕刻时间,降低作品成本,将原来精工堆砌的作品,变成普通人消费得起的礼品、旅游纪念品?!

他将这个构思和一位做高端茶叶生意的台湾茶商交流讨论,开始了一种新的合作与发展。对方提出了一个建议:量产。如果要兼顾适度手工,又要达到量产,那么高尚昆就必须再次组织起一个团队。高尚昆意识到,他必须这样做。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总是离不开文化圈里的伯乐。都江堰市文化馆原馆长蒋永志先生,多年潜心研究聚源竹雕的技法、历史和流派,他是高尚昆竹雕文化方面的老师。蒋先生对都江堰的竹雕文化和竹雕产品的发展功不可没。正是有这样的师长,有新同道者的加入,高尚昆与他的竹雕开始走上了新征程。如今,都江堰当地政府在聚源镇“灌区印象”为高尚昆开设了工作室,高尚昆和志同道合的兄弟们在这里期待并不懈耕耘着竹雕手艺的春天。

高尚昆展示“竹林七贤”笔筒

新闻推荐

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公示青羊区、都江堰在列

早报讯(记者朱佳慧)4月10日,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根据《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张忠孝诗二首2019-04-12 11:32
新疆八日行2019-04-14 00:00
评论:(天府竹雕出聚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