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济南市地震局信息服务平台”二维码,可进入“济南市地震数字科普馆”,同时了解更多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也就越严重。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离地面越近,地面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强,破坏也就越严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2)场地条件。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是否有断裂带通过,以及是否有滑坡、崩塌、砂土液化、地表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地裂缝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滑坡、崩塌、滚石、砂土液化等更是会加重震害。
(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如果地震发生在荒芜人烟的高山、沙漠,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大的伤亡或损失。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同样震级的地震,发生在我国东部就比发生在西部造成的灾害重、损失大。
(4)是否进行了抗震设防。抗震设防是要求建筑物和各类工程结构按照一定的抗震目标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历次地震表明,凡是按照抗震设防标准精心设计和施工的结构在地震中均表现良好,反之则破坏惨重。1976年7.8级地震袭击了唐山市,当时城市没有设防,地震使整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经过设防的城市如都江堰市,虽然离震中很近,但倒塌的建筑却不多。即使在极震区内,经过良好抗震设计和施工的房屋仍然基本完好。经过抗震加固的房屋也表现良好。
(5)震前是否做好了救灾准备。如果在灾害性地震发生之前做好准备,包括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组建救援队,开展物资储备,做好工程抢险、电力和通信保障措施准备等,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组织和实施有效的救援救助、医疗救护、灾民安置等,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震前进行防灾救灾的地震和地震灾害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有计划地进行救灾演练,可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的素质和技能。历次地震实践表明:自救互救是震后抢救生命最重要和有效的途径,经过训练的民众,开展自救互救会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震后安置、社会安定等各方面,训练有素的社区组织、志愿者和居民能够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霞)昨日,沱江河长办公会暨沱江水环境治理现场办公会召开,对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副市长刘旭...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